坐言起行的意思 坐言起行的讀音和出處
- 坐
- 言
- 起
- 行
- 成語名稱:
- 坐言起行
- 成語拼音:
- [zuò yán qǐ xíng]
- 成語解釋:
- 坐能言,起能行。原指言論必須切實可行,后比喻說了就做。
- 成語出處:
- 先秦 荀況《荀子 性惡》:“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設,張而可施行。”
- 成語例句:
- 你要注意你的坐言起行
- 是否常用: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賓語;指人言行必須一致
- 結構類型:
- 聯合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坐言起行
- 英文翻譯:
- no sooner said than done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坐言起行”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聯合式成語 Z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能行 言論 切實可行 比喻
“坐言起行”的單字解釋
【坐】:1.把臀部放在椅子、凳子或其他物體上,支持身體重量:請坐。咱們坐下來談。他坐在河邊釣魚。穩坐江山。2.乘;搭:坐船。坐火車。3.(房屋)背對著某一方向:這座大樓是坐北朝南的。4.把鍋、壺等放在爐火上:坐一壺水。火旺了,快把鍋坐上。5.(坐兒)同“座”6.因……犯罪,觸犯法律7.槍炮由于反作用而向后移動;建筑物由于基礎不穩固而下沉:步槍的坐勁兒不小。這房子向后坐了。8.瓜果等植物結實:坐果。坐瓜。9.指定罪:連坐。反坐。10.形成(疾病):打那次受傷之后,就坐下了腰疼的病根兒。11.表示無緣無故:孤蓬自振,驚砂坐飛。
【言】:1.話:言語。語言。格言。諾言。發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說:言之有理。暢所欲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3.漢語的一個字叫一言:五言詩。萬言書。全書近二十萬言。4.姓。
【起】:1.由坐臥趴伏而站立或由躺而坐:起來。起立。起床。早睡早起。2.離開原來的位置:起身。起飛。3.物體由下往上升:皮球不起了。4.長出(皰、疙瘩、痱子):夏天小孩兒身上愛起痱子。5.把收藏或嵌入的東西弄出來:起貨。起釘子。6.發生:起風了。起疑心。起作用。7.發動;興起:起兵。起事。8.擬寫:起稿子。起草。9.建立:起伙。起會。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樓。10.姓。11.件;次:這樣的案子每年總有幾起。防止了一起事故。12.群;批:外面進來一起人。他們分六起往地里送肥料。13.用在動詞后,表示事物隨動作出現:樂隊奏起迎賓曲。會場響起熱烈掌聲。14.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涉及人或事:他多次問起過你。想起一件事。
【行】:[háng]1.行列:雙行。楊柳成行。2.排行:您行幾?。我行三。3.行業:內行。同行。在行。懂行。改行。各行各業。干一行,愛一行。行行出狀元。4.某些營業機構:商行。銀行。車行。5.用于成行的東西:一行字。幾行樹。兩行眼淚。[hàng]見〖樹行子〗。[héng]見〖道行〗。[xíng]1.走:步行。人行道。日行千里。2.古代指路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指旅行或跟旅行有關的:行裝。行程。行蹤。西歐之行。4.流動性的;臨時性的:行商。行營。5.流通;推行:行銷。發行。風行。6.做;辦:舉行。執行。試行。行醫。行不通。簡便易行。行之有效。7.表示進行某項活動(多用于雙音動詞前):另行通知。即行查復。8.(舊讀xìng)行為:品行。言行。罪行。獸行。9.可以:行,咱們就照這樣辦吧。算了,把事情說明白就行了。10.姓。
“坐言起行”的反義詞
“坐言起行”的近義詞
“坐言起行”的相關成語
“坐言起行”的關聯成語
坐字的成語
言字的成語
起字的成語
行字的成語
坐開頭的成語
言開頭的成語
起開頭的成語
行開頭的成語
zuo的成語
yan的成語
qi的成語
xing的成語
zyqx的成語
坐言什么什么的成語
坐什么起什么的成語
坐什么什么行的成語
什么言起什么的成語
什么言什么行的成語
什么什么起行的成語
“坐言起行”造句
我懇請大家坐言起行,為眾弱小多盡點力。
明知運動好,坐言起行吧!
假如你想做些什麼,坐言起行吧,光坐在那里空談理想并不會令它成真。
坐言起行,她們竟然最終能將這敵對的文化轉變成為和平的環境,不要輕視寬恕的能力。
來參與每位香港市民應盡本分保護環境,坐言起行,請設法拯救香港備受威脅的自然寶庫及生境,為下一代締造生生不息的地球。
聽聽我們的意見,坐言起行,走上更健康的道路。
我們會坐言起行,在自然保育、減少和回收廢物、全面水質管理和綠化環境方面,制訂穩當的政策,并推行有效計劃,保護香港的環境。
各位因而得以坐言起行,有成效地從屬會做起,豎起服務的明燈,照耀本地有需要的人群,使大家得以和睦相處,相親生活。
坐言起行,請即開設特快專遞帳戶,享用香港郵政為您提供的世界級國際速遞服務。
其實,女人真的不用男人的愛來肯定,她自己坐言起行才真正能肯定她自己。
* 坐言起行的意思 坐言起行的成語解釋 坐言起行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