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外漢的意思 墻外漢的讀音和出處
- 墻
- 外
- 漢
- 成語名稱:
- 墻外漢
- 成語拼音:
- [qiáng wài hàn]
- 成語解釋:
- 指非局中之人,不屬于某專業或不專于某門知識或藝術的人
- 成語出處:
- 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慕容垂歌辭》:“我身分自當,枉殺墻外漢。”
- 成語例句: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賓語、定語;指非局中之人
- 結構類型:
- 偏正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墻外漢
- 英文翻譯:
- amateur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墻外漢”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三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Q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非局 屬于 專業 知識 藝術
“墻外漢”的單字解釋
【墻】:用磚、石或土等筑成的屏障或外圍:磚墻。城墻。
【外】:1.外邊;外邊的。與“內”“里”相對:門外。外表。2.關系疏遠的;不是自己這方面的:外人。外鄉。3.指外國:對外貿易。外僑。4.非原有的;非正式的:外加。外號。5.稱母親、姐妹、女兒的親屬:外祖母。外甥。外孫。
【漢】:1.漢水:江淮河漢。2.漢族:漢語。3.天河;銀河:銀漢。4.成年男人:老漢。好漢。5.朝代名。1.(前202—220)。劉邦滅秦后建立。建都長安(今陜西西安)。公元8年王莽代漢稱帝,國號新(8—23)。自劉邦稱漢王起,包括“新”,史稱前漢或西漢。公元25年劉秀重建漢朝,建都洛陽,史稱后漢或東漢。為曹魏所滅。西漢、東漢合稱兩漢。2.三國之一(221—263)。劉備建立。在今川、云、貴、渝及陜西南部。建都成都,國號漢,史稱蜀漢或蜀。為曹魏所滅。3.五代之一(947—950)。沙陀族劉知遠建立。建都汴(今河南開封),史稱后漢。為后周所滅。4.十國之一(917—971)。劉?(yǎn)建立。建都廣州,國號大越,次年改“漢”,史稱南漢。為北宋所滅。5.十國之一(951—979)。劉旻(mín)建立。建都太原,國號漢,史稱北漢。為北宋所滅。
“墻外漢”的近義詞
“墻外漢”的相關成語
“墻外漢”的關聯成語
* 墻外漢的意思 墻外漢的成語解釋 墻外漢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