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妁之言的意思 媒妁之言的讀音和出處
- 媒
- 妁
- 之
- 言
- 成語名稱:
- 媒妁之言
- 成語拼音:
- [méi shuò zhī yán]
- 成語解釋:
- 媒妁:說合婚姻的人。媒人的介紹。
- 成語出處:
- 《孟子 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穴隙相窺,踰墻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
- 成語例句:
- 葉圣陶《兒子的訂婚》:“有‘媒妁之言’,而媒妁只不過揭開各人含意未伸的意想。”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主語、賓語;指媒人的介紹
- 結構類型:
- 偏正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媒妁之言
- 英文翻譯:
- the words of a match-maker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媒妁之言”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孟子的成語 M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婚姻 媒人
“媒妁之言”的單字解釋
【媒】:1.媒介:蟲媒。傳媒。2.說合婚姻的人:做媒。媒妁之言。
【妁】:舊指媒人:媒妁之言。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言】:1.話:言語。語言。格言。諾言。發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說:言之有理。暢所欲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3.漢語的一個字叫一言:五言詩。萬言書。全書近二十萬言。4.姓。
“媒妁之言”的近義詞
“媒妁之言”的相關成語
“媒妁之言”的關聯成語
媒字的成語
妁字的成語
之字的成語
言字的成語
媒開頭的成語
妁開頭的成語
之開頭的成語
言開頭的成語
mei的成語
shuo的成語
zhi的成語
yan的成語
mszy的成語
媒妁什么什么的成語
媒什么之什么的成語
媒什么什么言的成語
什么妁之什么的成語
什么妁什么言的成語
什么什么之言的成語
“媒妁之言”造句
在有些國家,締結婚姻要靠媒妁之言.
春秋時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出現于庶人婚姻,是基于消解原始對偶婚影響、鞏固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的特定背景,有其進步意義。
許多婚姻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在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婚姻中,更是首先被犧牲的關鍵。徐志摩
二八年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了婚嫁。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穴隙相窺,逾墻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踐之。
席俊邁忍不住笑了出來說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估計現在阿富帶。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穴隙相窺,逾墻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賊之。
三兩人群,常于亭臺樓榭處,幾句風趣,琉璃瓦下陽光普照,生命仿若一下子重新注入顯豁。抑或兩小無猜,朝朝暮暮者,小亭子成了最好的媒妁之言。
現代的愛情,不再執著于門當戶對,不再執著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要是感覺對了,就可以在一起,不再糾結無數。過去的種種,早已經被時光磨滅。
* 媒妁之言的意思 媒妁之言的成語解釋 媒妁之言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