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牘之勞的意思 案牘之勞的讀音和出處
- 案
- 牘
- 之
- 勞
- 成語名稱:
- 案牘之勞
- 成語拼音:
- [àn dú zhī láo]
- 成語解釋:
- 案牘:公文。辦理公文事物的勞累
- 成語出處:
- 唐 劉禹錫《陋室銘》:“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 成語例句:
- 吾徒幸無案牘之勞,且有休退之日,登高能賦,此其時乎?★明·李楨《長安夜行錄》
- 是否常用:
- 一般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賓語;指辦理公文事物的勞累
- 結構類型:
- 偏正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案牘之勞
- 英文翻譯:
- lots of paperwork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案牘之勞”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初中生成語 人物品質的成語 勤奮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案牘 公文 辦理 事物
“案牘之勞”的單字解釋
【案】:1.古代端食物用的木托盤:舉案齊眉。2.長條的桌子:書案。3.架起來用作臺面的長木板:案板。4.事件。特指涉及法律的事件:慘案。破案。5.公務中的書面材料:有案可查。6.書面的計劃、建議或決定:草案。決議案。7.同“按”。
【牘】:1.古代寫字用的木簡。2.公文;書信:文牘。尺牘。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勞】:1.勞動:按勞分配。不勞而獲。2.煩勞(請別人做事所用的客氣話):勞駕。勞您走一趟。3.勞苦;疲勞:任勞任怨。積勞成疾。4.功勞:勛勞。汗馬之勞。5.慰勞:犒勞。勞軍。6.姓。
“案牘之勞”的近義詞
“案牘之勞”的相關成語
“案牘之勞”的關聯成語
案字的成語
牘字的成語
之字的成語
勞字的成語
案開頭的成語
牘開頭的成語
之開頭的成語
勞開頭的成語
an的成語
du的成語
zhi的成語
lao的成語
adzl的成語
案牘什么什么的成語
案什么之什么的成語
案什么什么勞的成語
什么牘之什么的成語
什么牘什么勞的成語
什么什么之勞的成語
“案牘之勞”造句
碧波蕩漾,綠水環繞,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刑。一環接著一環,微風拂過,似有萬千愁緒,湖中泛起了漣漪。
正所謂,‘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碧波蕩漾,綠水環繞,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刑。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更無案牘之勞形。
孝直在山間,心情舒爽,整個人都得到放松,無案牘之勞形,無絲竹之雜音,可以看山河秀麗,可以觀長空萬里,可以笑人世浮華,可以把酒臨風,可以指點江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劉禹錫
數百萬年后,神界地界皆無父神音訊,神主、魔王,空有一身神力,卻徒受案牘之勞刑,卻無絲竹之亂耳,皆感倦怠。
那里終年都是春天,湖面碧波蕩漾,綠水環繞,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刑。
木樓下面是一個小湖,小湖碧波蕩漾,木樓綠水環繞,這里真的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刑。
* 案牘之勞的意思 案牘之勞的成語解釋 案牘之勞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