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明大義的意思 深明大義的讀音和出處
- 深
- 明
- 大
- 義
- 成語名稱:
- 深明大義
- 成語拼音:
- [shēn míng dà yì]
- 成語解釋:
- 謂識大體,顧大局。
- 成語出處: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五回:“只是要娶到家來作個媳婦,世上這般雙瞳如豆、一葉迷山的,以至糊涂下人,又有幾個深明大義的呢!”
- 成語例句:
- 那嚴仲子為人深明大義,我想二弟此去一定可以做些不會辱沒母親的事情。★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一幕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謂語、定語;指人的認識
- 結構類型:
- 動賓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近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深明大義
- 英文翻譯:
- understand the important principle thoroughly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深明大義”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動賓式成語 比喻的成語 人物品質的成語 高尚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大體
“深明大義”的單字解釋
【深】:1.從上到下或從外到里的距離大(跟“淺”相對,2.—3.同):深耕。深山。這院子很深。4.深度:這里的河水只有三尺深。這間屋子寬一丈,深一丈四。5.深奧:由淺入深。這本書很深,初學的人不容易看懂。6.深刻;深入:深談。影響很深。7.(感情)厚;(關系)密切:深情。兩人的關系很深。8.(顏色)濃:深紅。深綠。顏色太深。9.距離開始的時間很久:深秋。夜已經很深了。10.很;十分:深知。深信。深恐。深表同情。深有此感。11.姓。
【明】:1.明亮(跟“暗”相對):明月。天明。燈火通明。2.明白;清楚:問明。講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開;顯露在外;不隱蔽(跟“暗”相對):明說。明令。明溝。明槍易躲,暗箭難防。4.眼力好;眼光正確;對事物現象看得清:聰明。英明。精明強干。耳聰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棄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視覺:雙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義。不明利害。8.表明;顯示:開宗明義。賦詩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會,干嗎還要為難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樂年間遷都北京。12.姓。
【大】:[dà]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5.年長,排行第一:老大。6.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7.時間更遠: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大概。大凡。[dài]1.〔大夫〕醫生(“夫”讀輕聲)。2.〔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義】:1.公正合宜的道理;正義:道義。大義滅親。義不容辭。2.合乎正義或公益的:義舉。義演。3.情誼:情義。忘恩負義。4.因撫養或拜認而成為親屬的:義父。義女。5.人工制造的(人體的部分):義齒。義肢。6.姓。7.意義;道理:字義。定義。微言大義。
“深明大義”的反義詞
“深明大義”的相關成語
“深明大義”的關聯成語
深字的成語
明字的成語
大字的成語
義字的成語
深開頭的成語
明開頭的成語
大開頭的成語
義開頭的成語
shen的成語
ming的成語
da的成語
yi的成語
smdy的成語
深明什么什么的成語
深什么大什么的成語
深什么什么義的成語
什么明大什么的成語
什么明什么義的成語
什么什么大義的成語
“深明大義”造句
廉頗深明大義,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從此將相和,國家興。
我老爸可是寬容大度、深明大義的人吶!我今天干了個壞事我負荊請罪,老爸都沒罵!
丈夫長期因公在外,她深明大義,一人擔起了孝敬婆婆、照顧孩子的重擔,毫無怨言。
父親深明大義,送兒子去投案自首.
報館又不去了,深明大義的大老爺在外面忙些什么國家大事呀?
而她在刀光寒影,通亮火把中,親見他的深明大義,復仇怒火,誓死悲壯,同時也目斂了他的斷然絕情。
即便王爺深明大義,可有了符璃郡主這個聯系在,萬一符王爺受到了李筠的慫恿勸說,生出什么變數來,后果不堪設想!
姐姐,你是個深明大義的好女孩,你對我的情義山高海深,我永遠也不會忘記你的。
成剛緊緊地抱住新婚妻子,合盤托出往事,感謝秀娟深明大義,心胸開闊,并請求秀娟原諒他,他的確是得了失憶癥,沒有欺騙過他,秀娟也諒解了他。
少將軍才是真正深明大義之人,陳登與家父曾妄圖謀害少將軍,少將軍不記恨足可見少將軍之胸懷實非我輩可比。
* 深明大義的意思 深明大義的成語解釋 深明大義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