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意思 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讀音和出處
- 福
- 如
- 東
- 海
- 壽
- 比
- 南
- 山
- 成語名稱:
- 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 成語拼音:
- [fú rú dōng hǎi,shòu bǐ nán shān]
- 成語解釋:
- 南山:終南山。比喻人福氣像東海的水一樣浩大,壽命如終南山一樣長久
- 成語出處:
- 明·柯丹邱《荊釵記·慶誕》:“齊祝贊,愿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 成語例句: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42回:“將八盆松景從板箱抬出一看,卻是用松針扎成的‘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八個大字,卻也做的新奇。”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褒義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謂語、定語;用于祝福,可分開使用
- 結構類型:
- 復句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 英文翻譯:
- Like the East China Sea, shoubinan mountain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復句式成語 八字成語 上下句成語 F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比喻 福氣 浩大 壽命 一樣 長久
“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單字解釋
【福】:1.幸福;福氣(跟“禍”相對):福利。享福。造福。2.舊時婦女行“萬福”禮:福了一福。3.(Fú)指福建:福橘。4.姓。
【如】:1.適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數。2.如同:愛廠如家。十年如一日。如臨大敵。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聞不如一見。與其那樣,不如這樣。4.用于比較,表示超過:光景一年強如一年。5.表示舉例:唐朝有很多大詩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廁。7.姓。8.如果:如不及早準備,恐臨時措手不及。9.古漢語形容詞后綴,表示狀態: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東】:1.方位詞。四個主要方向之一,太陽升起的一邊:東邊兒。東方。東風。東城。城東。大江東去。2.主人(古時主位在東,賓位在西):房東。股東。東家。3.東道:我做東,請你們吃飯。4.姓。
【海】:1.大洋靠近陸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2.比喻連成一大片的很多同類事物:人海。火海。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海碗。海量。4.古代指從外國來的:海棠。海棗。5.極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海啦!6.漫無目標地:海罵。她丟了支筆,海找。7.毫無節制地:海吃海喝。8.姓。
【壽】:1.活得歲數大;長命:福壽。人壽年豐。2.年歲;生命:長壽。壽命。3.壽辰:做壽。壽面。4.祝人壽辰。5.婉辭,生前預備的;裝殮死人的:壽材。壽衣。6.姓。
【比】:1.比較;較量:比干勁。學先進,比先進。2.能夠相比:近鄰比親。堅比金石。演講不比自言自語。3.比畫:連說帶比。4.對著;向著:別拿槍比著人,小心走火。5.仿照:比著葫蘆畫瓢(比喻模仿著做事)。6.比方;比喻:人們常把聰明的人比做諸葛亮。7.兩個同類量之間的倍數關系,叫做它們的比,其中一數是另一數的幾倍或幾分之幾:這里的小麥年產量和水稻年產量約為一比四。8.表示比賽雙方得分的對比:甲隊以二比一勝乙隊。9.a)“一”加量詞在“比”的前后重復,可以表示程度的累進:人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了。b)比較高下的時候用“比”,表示異同的時候一般用“跟”或“同”。10.姓。11.緊靠;挨著:比肩。鱗次櫛比。12.依附;勾結:朋比為奸。13.近來:比來。14.等到:比及。
【南】:[nán]1.方向。清晨面向太陽時右手的一邊。與“北”相對:指南針。南方。2.指中國南方:南貨。南味。[nā]〔南無〕梵語音譯詞。佛教用語。表示尊敬或皈依:南阿彌陀佛。無(mó)。
【山】:1.地面上由土石構成的高聳的部分:高山。山頂。2.像山的東西:冰山。3.蠶蔟:蠶上山了。4.山墻:房山。
“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近義詞
“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相關成語
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壽比南山
福如東海
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福如海淵
福如山岳
身在江海,心馳魏闕
東海鯨波
東海撈針
東海逝波
東海揚塵
赴東海而死
福齊南山
馬放南山
南山可移
南山可移,此案不動
南山可移,判不可搖
南山鐵案
南山隱豹
“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關聯成語
福字的成語
如字的成語
東字的成語
海字的成語
壽字的成語
比字的成語
南字的成語
山字的成語
福開頭的成語
如開頭的成語
東開頭的成語
海開頭的成語
壽開頭的成語
比開頭的成語
南開頭的成語
山開頭的成語
fu的成語
ru的成語
dong的成語
hai的成語
shou的成語
bi的成語
nan的成語
shan的成語
frdhsbns的成語
* 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意思 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成語解釋 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