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食之論的意思 耳食之論的讀音和出處
- 耳
- 食
- 之
- 論
- 成語名稱:
- 耳食之論
- 成語拼音:
- [ěr shí zhī lùn]
- 成語解釋:
- 形容聽來的沒有確鑿根據的言論。亦作“耳食之談”、“耳食之言”、“耳食之見”、“耳食之學”。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六國年表序》:“學者牽于所聞,見秦在帝位日淺,不察其終始,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
- 成語例句:
- 清·趙翼《廿二史札記·新舊唐書》:“今人動謂新書過舊書遠甚,此耳食之論也。”
- 是否常用:
- 一般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主語、賓語;指無稽之談
- 結構類型:
- 偏正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耳食之論
- 英文翻譯:
- hear readily without comprehending what is heard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耳食之論”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E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形容 聽來 沒有 確鑿 言論 耳食之言
“耳食之論”的單字解釋
【耳】:1.耳朵:耳聾眼花。耳聞目睹。2.形狀像耳朵的東西:木耳。銀耳。3.位置在兩旁的:耳房。耳門。4.姓。5.而已;罷了:想當然耳。技止此耳。
【食】:[shí]1.吃。特指吃飯:食肉。廢寢忘食。2.吃的東西:面食。小雞覓食。豐衣足食。3.供食用或調味用的:食糖。食鹽。4.人所見到的日、月虧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現象:日食。月食。[sì]拿東西給人吃。[yì]用于人名,如酈食其(jī)(漢朝人)。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論】:[lùn]1.分析和說明道理:評論。議論。2.分析和說明道理的言論、文章或理論:輿論。社論。歷史唯物論。3.評定;看待:論罪。相提并論。4.介詞。按照:論堆賣。論件計工。[lún]〔論語〕儒家經典之一。孔子弟子編纂的有關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內容有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和弟子間的談話,涉及政治、經濟、教育、道德和哲學等,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資料。宋代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
“耳食之論”的近義詞
“耳食之論”的相關成語
耳食之論
耳食之談
耳食之言
道聽耳食
不食之地
旰食之勞
棄之可惜,食之無味
食之無味,棄之不甘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衣食之謀
終食之間
不根之論
不刊之論
不易之論
粲花之論
持平之論
目睫之論
違心之論
一家之論
迂闊之論
“耳食之論”的關聯成語
耳字的成語
食字的成語
之字的成語
論字的成語
耳開頭的成語
食開頭的成語
之開頭的成語
論開頭的成語
er的成語
shi的成語
zhi的成語
lun的成語
eszl的成語
耳食什么什么的成語
耳什么之什么的成語
耳什么什么論的成語
什么食之什么的成語
什么食什么論的成語
什么什么之論的成語
* 耳食之論的意思 耳食之論的成語解釋 耳食之論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