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二五而不知十的意思 識二五而不知十的讀音和出處
- 識
- 二
- 五
- 而
- 不
- 知
- 十
- 成語名稱:
- 識二五而不知十
- 成語拼音:
- [shí èr wǔ ér bù zhī shí]
- 成語解釋:
- 只知道一個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觀察問題。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晉楚也;晉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 成語例句:
- 唐·劉知幾《史通·品藻》:“夫回瑗可棄,而楊董獲升,可謂識二五而不知十者也。”
- 是否常用: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復句式;作謂語、定語、分句;含貶義
- 結構類型:
- 復句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識二五而不知十
- 英文翻譯:
- Know five but not ten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識二五而不知十”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七字成語 復句式成語 五的成語 二的成語 史記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知道 方面 懂得 全面 觀察 問題
“識二五而不知十”的單字解釋
【識】:[shí]1.認得:識字。相識。2.知識:常識。學識。3.見解;辨別力:很有見識。遠見卓識。[zhì]1.記住:博聞強識。2.標志;記號:款識。
【二】:1.數目。一加一的和。2.序數:一窮二白。3.兩樣:不二價。
【五】:1.四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姓。3.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6”。見〖工尺〗。
【而】:1.連接動詞、形容詞或詞組、分句等。a)連接語意相承的成分:偉大而艱巨的任務。戰而勝之。取而代之。我們正從事一個偉大的事業,而偉大的事業必須有最廣泛的群眾的參加和支持。b)連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補充的成分:梔子花的香,濃而不烈,清而不淡。馬克思主義叫我們看問題不要從抽象的定義出發,而要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c)連接語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轉折:如果能集中生產而不集中,就會影響改進技術、提高生產。d)連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難而畏懼而退卻而消極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時間、方式、目的、原因、依據等的成分連接到動詞上面:匆匆而來。挺身而出。為正義而戰。因公而死。視情況而定。4.插在主語謂語中間,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戰爭而不依靠人民大眾,毫無疑義將不能取得勝利。5.姓。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知】:[zhī]1.曉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覺(有感覺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溫故知新。知難而進。知情達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學識,學問:知識,求知。無知。4.主管:知縣(舊時的縣長)。知府。知州。知賓(指主管招待賓客的人。亦稱“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智慧。
【十】:1.九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表示達到頂點:十足。十分。十成的把握。3.姓。
“識二五而不知十”的相關成語
識二五而不知十
知二五而不知十
知二五而未識于十
知一不知十
聞一知十
二五耦
一推六二五
一退六二五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知一而不知二
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磨而不磷,涅而不緇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飽漢不知餓漢饑
飽人不知餓人饑
不識不知
不知不覺
博者不知
不知春秋
“識二五而不知十”的關聯成語
識字的成語
二字的成語
五字的成語
而字的成語
不字的成語
知字的成語
十字的成語
識開頭的成語
二開頭的成語
五開頭的成語
而開頭的成語
不開頭的成語
知開頭的成語
十開頭的成語
shi的成語
er的成語
wu的成語
er的成語
bu的成語
zhi的成語
shi的成語
sewebzs的成語
* 識二五而不知十的意思 識二五而不知十的成語解釋 識二五而不知十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