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的成語 (1582個)
-
461
一言已出,駟馬難追
- 成語拼音:
- yī yán yǐ chū,sì mǎ nán zhuī
- 成語解釋:
- 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5卷:“大丈夫做事,一言已出,駟馬難追。”
-
462
一予一奪
- 成語拼音:
- yī yǔ yī duó
- 成語解釋:
- 予:給予。一次給予,一次奪回。指反復無常,不講信用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成公八年》:“七年之中,一予一奪,二三孰甚焉?”
-
463
一緣一會
- 成語拼音:
- yī yuán yī huì
- 成語解釋:
- 謂有緣相合。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新橋市韓五賣春情》:“吳山道:‘拜問娘子青春?’小婦人道:‘與官人一緣一會,奴家也是二十四歲。’”
-
464
一吟一詠
- 成語拼音:
- yī yīn yī yǒng
- 成語解釋:
- 指吟詩作賦。
- 成語出處:
- 《晉書·孫綽傳》:“高情遠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吟一詠,許將北面矣。”
-
465
一葉障目
- 成語拼音:
- yī yè zhàng mù
- 成語解釋:
- 眼睛被一片樹葉擋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論持久戰》:“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而自以為是。”
-
466
一語中人
- 成語拼音:
- yī yǔ zhōng rén
- 成語解釋:
- 中:中傷。以一句話中傷人。
- 成語出處:
- 宋·李昌令《令善錄·劉貢父》:“蓋好謔人者,但知取快一時,不知一語中人,其酷甚于毒刃。”
-
467
一隅之說
- 成語拼音:
- yī yú zhī shuō
- 成語解釋:
- 片面的說法;偏見。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王充等傳論》:“數子之言當世失得皆究矣,然多謬通方之訓,好申一隅之說。”李賢注:“一隅謂一方偏見也。”
-
468
一資半級
- 成語拼音:
- yī zī bàn jí
- 成語解釋:
- 猶一官半職。泛指官職。
- 成語出處:
- 唐 無名氏《玉泉子 裴晉公度》:“裴晉公度為門下侍郎,過吏部選人官,謂同過給事中曰:‘吾徒僥幸,至于此輩,優與一資半級,何足問也?’”
-
469
一知半見
- 成語拼音:
- yī zhī bàn jiàn
- 成語解釋:
- 謂不成熟的一點見解。
- 成語出處:
- 清·方以智《東西均·道藝》:“詎知后世之門庭張網者,偶竊一知半見,謂人悟門,便住門限上,登曲錄床,此生不可復下。”
-
470
一字不識
- 成語拼音:
- yī zì bù shí
- 成語解釋:
- 一個字也不認識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那主兒或是年老的,或是貌丑的,或是一字不識的村牛,你卻不骯臟了一世。”
-
471
一字不爽
- 成語拼音:
- yī zì bù shuǎng
- 成語解釋:
- 爽:差錯,失誤。一個字也不錯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7回:“所責之事,皆系平日私語一字不爽。”
-
472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 成語拼音:
- yī zhāo bù shèn,mǎn pán jiē shū
- 成語解釋:
- 原指下棋時關鍵的一步棋走得不當,整盤棋就輸了。比喻某一個對全局具有決定意義的問題處理不當,結果導致整個失敗。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說‘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乃是說的帶全局性的,即對全局有決定意義的一著。”
-
473
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 成語拼音:
- yī zǐ chū jiā,jiǔ zǔ shēng tiān
- 成語解釋:
- 指子孫中有一人出家,祖宗都能升天。常用以借喻一人得勢,全家沾光。
- 成語出處: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一百回:“常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你那夫主冤愆解釋,亦得超生去了。”
-
474
一枕邯鄲
- 成語拼音:
- yī zhěn hán dān
- 成語解釋:
- 見“一枕黃粱”。
- 成語出處:
- 唐·沉既濟《枕中記》載,盧生在邯鄲旅店中晝寢入夢,歷盡富貴榮華,一覺醒來,主人黃粱尚未熟。
-
475
一座盡驚
- 成語拼音:
- yī zuò jìn jīng
- 成語解釋:
- 座:指在座的人。在座的人都感到驚奇
- 成語出處:
- 漢·荀悅《漢紀·武帝紀》:“少君及言與人大夫游獵處,老人為兒時識其家處,一座盡驚。”
-
476
一針見血
- 成語拼音:
- yī zhēn jiàn xiě
- 成語解釋:
- 一針刺下去就見到血。常用來比喻說話(或寫文章)簡明扼要;能抓住本質;切中要害。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郭玉傳》:“一針即瘥。”
-
477
一字千鈞
- 成語拼音:
- yī zì qiān jūn
- 成語解釋:
- 一個字有千鈞重(鈞:古代重量單位;合三十斤)。形容文字很有分量。
- 成語出處:
- 南朝 梁 鐘嶸《詩品 古詩》:“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
478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 成語拼音:
- yú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dé
- 成語解釋:
- 平凡的人在許多次考慮中,也會有一次是正確的。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
479
一字千秋
- 成語拼音:
- yī zì qiān qiū
- 成語解釋:
- 謂文字警辟,足垂久遠。
- 成語出處:
-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一》:“夫詩以一字千秋者也,史以千秋一字者也。”
-
480
一之為甚
- 成語拼音:
- yī zhī wéi shèn
- 成語解釋:
- 見“一之謂甚”。
- 成語出處:
- 元·侯克中《歸興》詩:“一之為甚其能再,二者何由可得兼。”
* 一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