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三的成語 (1980個)

    201

    集五

    成語拼音:
    zǎn sān jí wǔ
    成語解釋:
    見“攢聚五”。
    成語出處:
    冰心《寄小讀者》十一:“憶起昨夜那些小孩子,接過禮物,攢集五,聚精凝神,一層層打開包裹的光景。”
    202

    瞞四

    成語拼音:
    zhē sān mán sì
    成語解釋:
    謂說話、做事多方掩飾,不爽快。
    成語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回:“昨夜怎么他兩個一同出來,你且告訴了我,我自有主意,可不要遮瞞四的。”
    203

    再衰

    成語拼音:
    zài shuāi sān hé
    成語解釋:
    見“再衰竭”。
    成語出處:
    郭沫若《為“五卅”慘案怒吼》:“病根(指不平等條約)不除……我們國民的民氣,再衰涸,將要永遠淪為外人的奴隸而不能振拔。”
    204

    朱弦

    成語拼音:
    zhū xián sān tàn
    成語解釋:
    《禮記·樂記》:“《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嘆,有遺音者矣。”后因以“朱弦嘆”指稱音樂的美妙。
    成語出處:
    《禮記·樂記》:“《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嘆,有遺音者矣。”
    205

    頂四

    成語拼音:
    āi sān dǐng sì
    成語解釋:
    挨:通“挨”,擠進。形容人群擁擠,接連不斷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平妖傳》第四回:“半仙到柵欄門首下馬,也不進宅,徑在堂中站著,眾人捱頂四,簇擁將來,一個個伸出手來,求太醫看脈。”
    206

    頂五

    成語拼音:
    āi sān dǐng wǔ
    成語解釋:
    形容人群擁擠,接連不斷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賣油郎獨占花魁》:“覆帳之后,賓客如市,捱頂五,不得空閑。”
    207

    頂五

    成語拼音:
    āi sān dǐng wǔ
    成語解釋:
    形容人多,連接不斷。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窮馬周遭際賣塠媼》第五卷:“但見紅塵滾滾,車馬紛紛,許多商販客人馱著貨物,挨頂五的進店安歇。”
    208

    不管七二十一

    成語拼音:
    bù guǎn sān qī èr shí yī
    成語解釋:
    不顧一切,不問是非情由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左手交銀,右手交人,若日沒有來時,老身也不管七二十一,公子不公子,一頓孤拐打那光棍出去。”
    209

    步罡踏斗

    成語拼音:
    bù gāng tà dǒu
    成語解釋:
    道士禮拜星宿、召遣神靈的一種動作。其步行轉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
    成語出處:
    國演義》第一○回:“[孔明]日則計議軍機,夜則步罡踏斗。”
    210

    不問七二十一

    成語拼音:
    bù wèn sān qī èr shí yī
    成語解釋:
    不顧一切,不問是非情由
    成語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75回:“逛窯姐兒的人,倘給老爺查著了,他不問七二十一,當街就打。”
    211

    尺寸可取

    成語拼音:
    chǐ cùn kě qǔ
    成語解釋:
    比喻有些許長處。這是認為自己有才能的謙虛說法。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國演義》第八十回:“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負重故也。”
    212

    初出茅廬

    成語拼音:
    chū chū máo lú
    成語解釋:
    茅廬:草屋。原意指諸葛亮感念劉備顧茅廬的誠意;接受邀請;就任軍師;首戰用計火燒博望坡;大敗曹兵;立下了戰功。后比喻剛進入社會或工作崗位;缺乏經驗。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國演義》第39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213

    此地無銀十兩

    成語拼音:
    cǐ dì wú yín sān shí liǎng
    成語解釋:
    比喻想要隱瞞、掩蓋真相,結果反而徹底暴露
    成語出處:
    魯迅《偽自由書·推背圖》:“里巷間有個笑話:……寫道‘此地無銀十兩’。……就在木板的那一面添上一句道:‘隔壁阿二勿曾偷’。”
    214

    錯四

    成語拼音:
    chā sān cuò sì
    成語解釋:
    顛倒錯亂
    成語出處:
    元 無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這小廝本說的丁一確二,這婆子生扭做差錯四。”
    215

    過四

    成語拼音:
    chuán sān guò sì
    成語解釋:
    傳閑話,說是非
    成語出處:
    石靈《捕蝗者》:“就是有那些不識好歹的人說幾句閑言雜語,你在大爹面前,也該遮蓋遮蓋,怎么傳過四,又惹他老人家生氣!”
    216

    楚雖戶,亡秦必楚

    成語拼音:
    chǔ suī sān hù,wáng qín bì chǔ
    成語解釋:
    戶:幾戶人家;亡:滅;秦:秦國。雖只幾戶人家,也能滅掉秦國。比喻雖小,決心大也能成功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故楚南公曰:‘楚雖戶,亡秦必楚’也。”
    217

    車載斗量

    成語拼音:
    chē zài dǒu liáng
    成語解釋:
    載:裝載。用車裝;用斗量。形容事物、人才很多;也作“斗量車載”。
    成語出處:
    晉 陳壽《國志 吳志 孫權傳》“遣都尉趙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國 吳 韋昭《吳書》:“如臣之比,車載斗量,不可勝數。”
    218

    此中

    成語拼音:
    cǐ zhōng sān mèi
    成語解釋:
    昧:佛教用語,梵文音譯詞,意思是“正定”,即屏絕雜念,使心神平靜,是佛門修養之法。比喻這里面的奧妙之處。
    成語出處:
    唐·李肇《國史補·中》:“長沙僧懷素好草書,自言得草圣昧。”
    219

    大酺

    成語拼音:
    dà pú sān rì
    成語解釋:
    酺:聚飲。大聚飲
    成語出處:
    晉·陳壽《國志·魏志·文帝紀》:“饒安縣言白雉見。”裴松之注引《魏書》:“賜饒安縣田租,勃海郡百戶牛酒,大酺日。”
    220

    得其

    成語拼音:
    dé qí sān mèi
    成語解釋:
    昧:梵語,意為正定。排除一切雜念,使心神平靜,專心致志,達到悟境。引申為訣竅或精義。指在某方面造詣深湛,熟知精義。
    成語出處:
    宋·蘇軾《又贈老謙》:“瀉湯舊得茶昧。”
    * 三的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