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的成語 (1980個)
-
181
三言訛虎
- 成語拼音:
- sān yán é hǔ
- 成語解釋:
- 猶三人成虎。
- 成語出處:
- 清·秋瑾《致琴文書》:“況三言訛虎,眾口鑠金;因積毀銷骨,致他方糊口。”
-
182
三陽開泰
- 成語拼音:
- sān yáng kāi tài
- 成語解釋:
- 《周易》稱爻連的為陽卦,斷的為陰爻,正月為泰卦,三陽生于下;冬去春來,陰消陽長,有吉亨之象。常用以稱頌歲首或寓意吉祥。
- 成語出處:
- 《易·泰》:“泰,小往大來,吉亨。”《宋史·樂志》:“三陽交泰,日新惟良。”
-
183
三盈三虛
- 成語拼音:
- sān yíng sān xū
- 成語解釋:
- 盈:滿。虛:空。指孔子的滿門弟子,被少正卯講學所吸引,多次離開孔子之門。形容講學效果好,影響大。
- 成語出處:
- 漢·王充《論衡·講瑞》:“少正卯在魯,與孔子并,孔子之門三盈三虛,唯顏淵不出。”
-
184
三占從二
- 成語拼音:
- sān zhān cóng èr
- 成語解釋:
- 三個人一同算卦,聽從其中兩個人的意見。比喻聽從多數人的意見。
- 成語出處:
- 《尚書 洪范》:“三人占,從二人之言。”
-
185
三足鼎立
- 成語拼音:
- sān zú dǐng lì
- 成語解釋:
- 鼎:古代烹煮的炊器;圓形;三足;兩耳。像三條腿的鼎那樣立著。比喻三方分立的局面。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竇融傳》:“欲三分鼎,連衡合從,也宜以時定。”
-
186
三折股為良醫
- 成語拼音:
- sān zhé gǔ wéi liáng yī
- 成語解釋:
- 股:大腿。幾次折斷大腿,就能懂得醫治斷臂的方法。后比喻對某事閱歷多,富有經驗,自能造詣精深
- 成語出處:
- 唐·歐陽詹《送洪孺卿赴舉序》:“三折股為良醫。予五升詞揚,四遭渏摭,是以竊知乎之則。”
-
187
三貞九烈
- 成語拼音:
- sān zhēn jiǔ liè
- 成語解釋:
- 貞:貞操;烈:節烈。封建社會用來贊譽婦女的貞烈。
- 成語出處:
- 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他元來是九烈三貞賢達婦,兀的個老人家尚然道出嫁從夫。”
-
188
三只手
- 成語拼音:
- sān zhī shǒu
- 成語解釋:
- 扒手,小偷
- 成語出處: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8章:“廟會期間上布施的人不斷頭,得有個人來監視‘三只手’。”
-
189
三貞五烈
- 成語拼音:
- sān zhēn wǔ liè
- 成語解釋:
- 見“三貞九烈”。
- 成語出處:
- 夏衍《上海屋檐下》第一幕:“你要他三貞五烈,這不是太……”
-
190
三折之肱
- 成語拼音:
- sān zhé zhī gōng
- 成語解釋:
- 肱:胳膊。幾次斷臂,就能懂得醫治斷臂的方法。后比喻對某事閱歷多,富有經驗,自能造詣精深
- 成語出處: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69回:“今聞老爺大展三折之肱,治我一國之主,若主上病愈,老爺江山有分,我輩皆臣子也,禮當拜請。”
-
191
挑三豁四
- 成語拼音:
- tiāo sān huō sì
- 成語解釋:
- 謂挑撥是非。
- 成語出處: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57回:“我們這個攪家不良,挑三豁四,丈二長的舌頭,誰家著的他罷?”
-
192
推三推四
- 成語拼音:
- tuī sān tuī sì
- 成語解釋:
- 同“推三阻四”。
- 成語出處:
- 馬烽《呂梁英雄傳》第27回:“你這家伙膽小怕死,還推三推四咧!你不敢去,我一個人也敢去!”
-
193
五申三令
- 成語拼音:
- wǔ shēn sān lìng
- 成語解釋:
- 三令五申。謂再三告誡。
- 成語出處:
- 前蜀·杜光庭《川主太師南斗大醮詞》:“玉律金科,慮爽重輕之信;五申三令,漸乖訓撫之宜。”
-
194
夜半三更
- 成語拼音:
- yè bàn sān gēng
- 成語解釋:
- 一夜分為五更,三更是半夜。指深夜
- 成語出處:
- 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八回:“那一個?夜半三更,大呼小叫。”
-
195
壹倡三嘆
- 成語拼音:
- yī chàng sān tàn
- 成語解釋:
- 指一人歌唱,三人應和。
- 成語出處:
- 《禮記 樂記》:“《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嘆,有遺音者矣。”
-
196
一沐三握發
- 成語拼音:
- yī mù sān wò fà
- 成語解釋:
- 沐:洗頭。洗一次頭要停頓三次。形容渴求賢才,謙恭下士
- 成語出處:
- 漢·王充《論衡·書解》:“周公一沐三握發,為周攻法制而周道不弊。”
-
197
一日三歲
- 成語拼音:
- yī rì sān suì
- 成語解釋:
- 《詩·王風·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后以“一日三歲”形容對人思念殷切。
- 成語出處:
- 《詩·王風·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
198
言三語四
- 成語拼音:
- yán sān yǔ sì
- 成語解釋:
- 形容人多嘴雜,議論紛紛。
- 成語出處:
- 元 武漢臣《玉壺春》第三折:“欲待要去呵,又惹的人言三語四。”
-
199
張甲李乙
- 成語拼音:
- zhāng jiǎ lǐ yǐ
- 成語解釋:
- 猶言張三李四。
- 成語出處:
- 漢·張奐《誡兄弟書》:“不自克責,反云張甲謗我,李乙怨我,我無是過,爾亦已矣。”三國·魏·曹操《與王修書》:“張甲李乙,尚猶先之,此主人意待之不優之效也。”
-
200
晝日三接
- 成語拼音:
- zhòu rì sān jiē
- 成語解釋:
- 一日之間三次接見。形容深受寵愛禮遇。
- 成語出處:
- 《易·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孔穎達疏:“晝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賜蕃多,又被親寵頻數,一晝之間,三度接見也。”
* 三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