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的成語 (331個)
-
301
以刑致刑
- 成語拼音:
- yǐ xíng zhì xíng
- 成語解釋:
- 謂對重罪施以輕刑,則罪犯無所畏懼,其結果將導致不斷用刑。
- 成語出處:
- 《商君書·靳令》:“罪重刑輕,刑至事生,此謂以刑致刑,其國必削。”又《去強》:“以刑致刑,國治。”《韓非子·飭令》:“罪重而刑輕,刑輕而則事生,此謂以刑致刑,其國必削。”
-
302
以刑止刑
- 成語拼音:
- yǐ xíng zhǐ xíng
- 成語解釋:
- 猶以刑去刑。
- 成語出處:
- 《周書·武帝紀下》:“以刑止刑,世輕世重。罪不及嗣,皆有定科。”
-
303
有一得一
- 成語拼音:
- yǒu yī dé yī
- 成語解釋:
- 不加也不減,有多少是多少。
- 成語出處:
-
304
以夷伐夷
- 成語拼音:
- yǐ yí fá yí
- 成語解釋:
- 夷:舊指外族或外國。指在軍事上利用對方本身的矛盾,使自相沖突,削弱力量。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鄧訓傳》:“議者咸以羌、胡相攻,縣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護。”
-
305
以夷攻夷
- 成語拼音:
- yǐ yí gōng yí
- 成語解釋:
- ①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統治階級對少數民族實行的一種民族分化政策。②晚清時,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學技術來對付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
- 成語出處:
- 《漢書·晁錯傳》:“以蠻夷攻蠻夷,中國之形也。”顏師古注:“不煩華夏之兵,使其同類互相攻擊也。”《明史·李材傳》:“給事中唐堯欽等亦言:‘材以夷攻夷,功不可泯。’”
-
306
以牙還牙
- 成語拼音:
- yǐ yá huán yá
- 成語解釋:
- 用牙咬來對付牙咬。比喻針鋒相對地進行回擊。
- 成語出處:
- 《舊約全書 申命記》:“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
-
307
以眼還眼
- 成語拼音:
- yǐ yǎn huán yǎn
- 成語解釋:
- 用瞪眼回擊瞪眼。比喻用對方使用的手段來回擊對方。
- 成語出處:
- 《舊約全書 申命記》:“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
-
308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 成語拼音:
- yǐ yǎn huán yǎn,yǐ yá huá yá
- 成語解釋:
- 用瞪眼回擊瞪眼,用牙齒咬人對付牙齒咬人。指對方使用什么手段,就用什么手段進行回擊。
- 成語出處:
- 《舊約全書 申命記》:“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
-
309
以疑決疑
- 成語拼音:
- yǐ yí jué yí
- 成語解釋:
- 用疑惑的認識來判斷捉摸不定的事物。
- 成語出處:
- 《荀子·解蔽》:“彼愚者之定物,以疑決疑,決必不當。夫茍不當,安能無過乎!”
-
310
應有盡有
- 成語拼音:
- yīng yǒu jìn yǒu
- 成語解釋:
- 應該有的都有。形容十分齊備。
- 成語出處:
- 《宋書 江智淵傳》:“懷文每稱之曰:‘人所應有盡有,人所應無盡無,其江智淵乎!’”
-
311
有意無意
- 成語拼音:
- yǒu yì wú yì
- 成語解釋:
- 又像是有意的,又像是無意的。存心與不經意。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庾子嵩作意賦成,從子文康見,問曰:若有意邪?非賦之所盡,若無意邪?復何所賦?答曰:正在有意無意之間。”
-
312
以夷制夷
- 成語拼音:
- yǐ yí zhì yí
- 成語解釋:
- 夷:舊時泛指外族或外國。利用外族或外國之間的內部矛盾;使其相互沖突;削弱其力量。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鄧訓傳》:“議者咸以羌胡相攻,縣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護。”
-
313
以夷治夷
- 成語拼音:
- yǐ yí zhì yí
- 成語解釋:
- 利用外族或外國之間的矛盾,使其互相沖突,削減力量,以便控制或攻伐。
- 成語出處:
- 《明史 張祐傳》:“以夷治夷,可不煩兵而下。”
-
314
以戰去戰
- 成語拼音:
- yǐ zhàn qù zhàn
- 成語解釋:
- 用戰爭消滅戰爭。
- 成語出處:
- 先秦 商鞅《商君書 畫策》:“故以戰去戰,雖戰可也。”
-
315
以戰養戰
- 成語拼音:
- yǐ zhàn yǎng zhàn
- 成語解釋:
- 利用戰爭中獲取來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繼續進行戰爭。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關于國際新形勢對新華日報記者的談話》:“它將更厲害地進行其‘以華制華’的政治進攻和‘以戰養戰’的經濟侵略。”
-
316
悠哉游哉
- 成語拼音:
- yōu zāi yóu zāi
- 成語解釋:
- 悠閑自在。
- 成語出處:
- 諶容《贊歌》:“兩只空洞洞的棉襖袖子在肩上晃來晃去,給人一種悠哉游哉的感覺。”
-
317
優哉游哉
- 成語拼音:
- yōu zāi yóu zāi
- 成語解釋:
- 優游:悠閑無事;哉:古漢語感嘆詞。從容不迫;悠閑自在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詩經 小雅 采菽》:“優哉游哉,亦是戾矣。”
-
318
知恩報恩
- 成語拼音:
- zhī ēn bào ēn
- 成語解釋:
- 知道了別人對自己的恩惠就回報別人以恩惠。亦作“知恩報德”,
- 成語出處: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折:“掩家里有信行,知恩報恩。”
-
319
知法犯法
- 成語拼音:
- zhī fǎ fàn fǎ
- 成語解釋:
- 知道法律;卻違反法律。
- 成語出處: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好僧官老爺!知法犯法!”
-
320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 成語拼音:
- zhòng guā dé guā,zhòng dòu dé dòu
- 成語解釋:
- 得:得到,收獲。種什么,收什么。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樣的結果。
- 成語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五回:“古人有篇偈子說得好,道是朝看釋迦經,莫念華嚴咒。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 二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