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人物心理的成語 (888個)

    221

    喜形于色

    成語拼音:
    xǐ xíng yú sè
    成語解釋:
    形:表露;色:臉色。內的喜悅表現在臉上。形容抑制不住內的喜悅。
    成語出處:
    《北史 高允傳》:“允喜形于色,語曰:‘天恩以我篤老,大有所賚,得以贍客矣。’”
    222

    癢難撓

    成語拼音:
    xīn yǎng nán náo
    成語解釋:
    形容高興得不知如何才好。
    成語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著小生迷留沒亂,癢難撓。”
    223

    逍遙自在

    成語拼音:
    xiāo yáo zì zài
    成語解釋:
    逍遙:悠閑自得的樣子;自在:自由;舒適。形容悠然自得;自由自在。
    成語出處:
    唐 白居易《菩提寺上方遠眺》:“飛鳥滅時宜極目,遠風來處好開襟,誰知不離簪纓內,長得逍遙自在。”
    224

    中有數

    成語拼音:
    xīn zhōng yǒu shù
    成語解釋:
    比喻了解實際情況;里有底。
    成語出處:
    馮德英《迎春花》第八章:“春玲要同儒春談一次,摸摸他的底,中有數,為她去和老山東交鋒做準備。”
    225

    炎涼世態

    成語拼音:
    yán liáng shì tài
    成語解釋:
    炎:指親熱。涼:指冷淡。世態:情世故。指有的得勢時就巴結奉迎,失勢時就十分冷淡。
    成語出處:
    明 凌蒙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九:“那三夫是個女流之輩,只曉得炎涼世態,那里管甚幺大道?”
    226

    悠然自得

    成語拼音:
    yōu rán zì dé
    成語解釋:
    悠然:安閑舒適的樣子;自得:內得意而舒適。形容態度悠閑;情舒適。
    成語出處:
    《晉書 隱逸傳 楊柯》:“常食粗飲水,衣褐缊袍,不堪其憂,而柯悠然自得。”
    227

    無力

    成語拼音:
    yǒu xīn wú lì
    成語解釋:
    有愿望和打算,但沒有力量付諸實現。
    成語出處:
    南朝·梁·惠皎《高僧傳·義解·竺法曠》:“貧道必當盡誠上答,正恐有無力耳。”
    228

    郁郁寡歡

    成語拼音:
    yù yù guǎ huān
    成語解釋:
    郁郁:憂郁;發愁的樣子;寡:少。里發愁;少言少語;悶悶不樂。
    成語出處:
    戰國 楚 屈原《九章》:“郁郁之憂思兮,獨永嘆乎增傷。”
    229

    黯然神傷

    成語拼音:
    àn rán shén shāng
    成語解釋:
    情沮喪;神憂傷。
    成語出處:
    清 百一居士《壺天錄》:“女更黯然神傷,泫然流涕。”
    230

    黯然銷魂

    成語拼音:
    àn rán xiāo hún
    成語解釋:
    黯然:神沮喪、面色難看的樣子;銷魂:因受刺激而神思茫然;好像靈魂離開了肉體。情沮喪;面色陰沉;好像失掉了靈魂;形容極度悲愁。
    成語出處:
    南朝 梁 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李善注:“黯:失色將敗之貌。”
    231

    百思不解

    成語拼音:
    bǎi sī bù jiě
    成語解釋:
    解:解。經過百般反復思索仍不解。也作“百思不得其解”。
    成語出處:
    清 無名氏《葛仙翁全傳》:“百思不解,五夜躊躕,故乘隙邀君一面,以決中疑。”
    232

    悲天憫

    成語拼音:
    bēi tiān mǐn rén
    成語解釋:
    悲天:悲嘆時世;憫:哀憐;憫:憐憫眾。對混亂的時世感到悲傷;對困苦的民表示憐憫。
    成語出處:
    清 黃宗義《朱遠墓志銘》:“嗟乎!遠悲天憫之懷,豈為一己之不遇乎!”
    233

    不知死活

    成語拼音:
    bù zhī sǐ huó
    成語解釋:
    形容不知利害,冒昧從事。
    成語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67回:“無才小輩,背反狂夫!上負朝廷之恩,下辱祖宗名目,不知死活!引軍到來,有何說?”
    234

    愁腸寸斷

    成語拼音:
    chóu cháng cùn duàn
    成語解釋:
    憂愁得腸子一寸一寸地斷裂。
    成語出處:
    唐 張鷟《游仙窟》:“淚臉千行,愁腸寸斷,端坐橫琴,涕血流襟。”
    235

    穿鑿附會

    成語拼音:
    chuān záo fù huì
    成語解釋:
    穿鑿:硬要把講不通的道講通;附會:把毫無關系的事硬拉在一起。指勉強生硬解釋;把沒有意義硬是說成有某種意義。
    成語出處:
    宋 洪邁《容齋續筆》第二卷:“用是好知奇者,欲穿鑿附會,固各有說云。”
    236

    成竹在胸

    成語拼音:
    chéng zhú zài xiōng
    成語解釋:
    成竹:現成完整的竹子。畫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義。
    成語出處:
    宋 蘇軾《文與可畫筼簹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
    237

    大惑不解

    成語拼音:
    dà huò bù jiě
    成語解釋:
    惑:疑惑迷亂;解:解。①原指最糊涂的迷惑一輩子。后指對某事或情況懷疑;想不通;不可解。
    成語出處:
    莊周《莊子 天地》:“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
    238

    大驚失色

    成語拼音:
    dà jīng shī sè
    成語解釋:
    色:神色。大為吃驚;臉色失常。形容極度驚恐。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忽見曹操帶劍入宮,面有怒色,帝大驚失色。”
    239

    得其三昧

    成語拼音:
    dé qí sān mèi
    成語解釋:
    三昧:梵語,意為正定。排除一切雜念,使神平靜,專致志,達到悟境。引申為訣竅或精義。指在某方面造詣深湛,熟知精義。
    成語出處:
    宋·蘇軾《又贈老謙》:“瀉湯舊得茶三昧。”
    240

    憤憤不平

    成語拼音:
    fèn fèn bù píng
    成語解釋:
    憤憤:像生氣的樣子。因不公平的事而憤怒或不滿。
    成語出處:
    晉 王隱《晉書 桓秘傳》:“秘亦免官,居于宛陵,每憤憤有不平之色。”
    * 人物心理的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