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的成語 (511個)
-
161
出淤泥而不染
- 成語拼音:
- chū yū ní ér bù rǎn
- 成語解釋:
- 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生長在污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
- 成語出處:
- 宋 朱敦頤《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連而不妖。”
-
162
吃一塹,長一智
- 成語拼音:
- chī yī qiàn,zhǎng yī zhì
- 成語解釋:
- 塹:壕溝,比喻困難、挫折。受一次挫折,增長一分見識。
- 成語出處:
- 明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書 與薛尚謙書》:“經一蹶者長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為后日之得。”
-
163
此一時,彼一時
- 成語拼音:
- cǐ yī shí,bǐ yī shí
- 成語解釋:
- 此:這;彼:那。時間不同,情況有了變化,不能相提并論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下》:“彼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
-
164
吹皺一池春水
- 成語拼音:
- chuī zhòu yī chí chūn shuǐ
- 成語解釋:
- 原形容風兒吹指水面,波浪漣漪。后作為與你有何相干或多管閑事的歇后語。
- 成語出處:
- 宋 馬令《南唐書 馮延巳傳》:“延巳有‘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之句,元宗嘗戲延巳曰:‘吹皺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
165
貂不足,狗尾續
- 成語拼音:
- diāo bù zú,gǒu wěi xù
- 成語解釋:
- ①指授官太濫。②指美中不足或以次充好。
- 成語出處:
- 《文選 任昉》“華貂深不足之嘆”唐 李善注:“趙王倫篡位,時侍中、常侍九十七人,每朝,小人滿庭,貂蟬半坐,時人謠曰:‘貂不足,狗尾續。’”
-
166
東風壓倒西風
- 成語拼音:
- dōng fēng yā dǎo xī fēng
- 成語解釋:
- 原指封建大家庭里對立的兩方,一方壓倒另一方。現比喻革命力量對于反動勢力占壓倒的優勢。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琴《紅樓夢》第82回:“但凡家庭之事,不是東風壓了西風,就是西風壓了東風。”
-
167
大開方便之門
- 成語拼音:
- dà kāi fāng biàn zhī mén
- 成語解釋:
- 給予極大的方便。
- 成語出處:
- 明 馮惟敏《僧尼共犯》四:“誰想巡捕老爺大開方便之門,放俺還俗,便成配偶。”
-
168
當面鑼,對面鼓
- 成語拼音:
- dāng miàn luó,duì miàn gǔ
- 成語解釋:
- 比喻面對面地商量、對證或爭論。
- 成語出處: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1回:“他聽見俺娘說不拘幾時要對這話,他如何就慌了。要是我,你兩個當面鑼、對面鼓的對不是!”
-
169
丁是丁,卯是卯
- 成語拼音:
- dīng shì dīng,mǎo shì mǎo
- 成語解釋:
- 某個釘子一定要安在相應的鉚處,不能有差錯。形容對事認真,毫不含糊。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43回:“我看你利害,明兒有了事,我也‘丁是丁,卯是卯’的,你也別抱怨。”
-
170
釘是釘,鉚是鉚
- 成語拼音:
- dīng shì dīng,mǎo shì mǎo
- 成語解釋:
- 某個釘子一定要安在相應的鉚處,不能有差錯。形容對事認真,毫不含糊。
- 成語出處:
-
171
動天地,泣鬼神
- 成語拼音:
- dòng tiān dì,qì guǐ shén
- 成語解釋:
- 動:感動;泣:低聲哭。使天地鬼神受到感動。形容事跡或作品十分感人
- 成語出處:
- 清·汪琬《烈婦周氏墓表》:“然則匹婦雖微,及其精誠所激,往往動天地,泣鬼神,何可忽也?”
-
172
動天地,感鬼神
- 成語拼音:
- dòng tiān dì,gǎn guǐ shén
- 成語解釋:
- 動:感動;感:感動。使天地鬼神受到感動。形容事跡或作品十分感人
- 成語出處:
- 金·元好問《陶然集詩序》:“詩之極致,可以動天地,感鬼神。”
-
173
對屠門而大嚼
- 成語拼音:
- duì tú mén ér dà jué
- 成語解釋:
- 屠門:肉鋪。比喻心里羨慕而不能如愿以償,只好用不切實際的辦法來安慰自己
- 成語出處:
- 漢·桓譚《新論》:“人聞長安樂,則出門而西向笑;知肉美味,則對屠門而大嚼。”
-
174
得意不宜再往
- 成語拼音:
- dé yì bù yí zài wǎng
- 成語解釋:
- 得意:稱心如意;宜:適宜。稱心如意的事不要再干第二次。指做事應有所節制,適可而止
- 成語出處: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十回:“包公搖頭道:‘得意不宜再往,待我細細思索便了。’”
-
175
東一下西一下
- 成語拼音:
- dōng yī xià xī yī xià
- 成語解釋:
- 指做事無計劃。比喻行動漂忽無定
- 成語出處: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使木板子東一下,西一下,攛這一二百下子。”
-
176
得于心應于手
- 成語拼音:
- dé yú xīn yìng yú shǒu
- 成語解釋:
- 得:獲得,領悟;應:適應。領悟到要領,做起來順手。形容功夫到家,心手相應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于其間。”
-
177
達則兼善天下
- 成語拼音:
- dá zé jiān shàn tiān xià
- 成語解釋:
- 達:顯貴。得志做了大官,就也把天下治理好
- 成語出處:
- 戰國·鄒·孟軻《孟子·盡心上》:“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
178
打腫臉充胖子
- 成語拼音:
- dǎ zhǒng liǎn chōng pàng zī
- 成語解釋:
- 比喻寧可付出代價而硬充作了不起。
- 成語出處:
- 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第十章:“打腫臉充胖子,你還知道羞恥不?”
-
179
打腫臉裝胖子
- 成語拼音:
- dǎ zhǒng liǎn zhuāng pàng zǐ
- 成語解釋:
- 比喻沒有能耐或內里空虛,卻要硬撐門面裝作了不起
- 成語出處: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8章:“你也不要在我老張面前打腫臉裝胖子,硬不要朋友幫助。”
-
180
刀子嘴豆腐心
- 成語拼音:
- dāo zǐ zuǐ dòu fǔ xīn
- 成語解釋:
- 形容人說話尖刻,但心腸很軟弱
- 成語出處:
- 浩然《艷陽天》第39章:“焦二菊是個刀子嘴、豆腐心,硬的不怕,軟的受不了。”
* 六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