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成語 (450個)
-
301
目不窺園
- 成語拼音:
- mù bù kuī yuán
- 成語解釋:
- 窺:瞥看。原指漢代董仲舒專心治學;幾年中都無暇觀賞花園中的景致。后用以比喻埋頭鉆研;不為外事分心。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董仲書傳》:“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或莫見其面。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
-
302
芒刺在背
- 成語拼音:
- máng cì zài bèi
- 成語解釋:
- 芒刺:谷類殼上的細刺。好像有芒刺扎在背上。形容心中惶恐不安、坐臥不寧。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宣帝始立,謁見高廟,大將軍光從驂乘,上內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
-
303
磨刀霍霍
- 成語拼音:
- mó dāo huò huò
- 成語解釋:
- 霍霍:摹擬磨刀的東西。霍霍地磨刀。原指響亮的磨刀;準備宰殺。現多指準備殺人或發動戰爭。
- 成語出處:
-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木蘭詩》:“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
304
眉開眼笑
- 成語拼音:
- méi kāi yǎn xiào
- 成語解釋:
- 眉頭舒展;眼含笑意。形容十分高興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50回:“大盜一面看著,只喜的眉開眼笑。”
-
305
滿口之乎者也
- 成語拼音:
- mǎn kǒu zhī hū zhě yě
- 成語解釋:
- 滿口文言詞語。指人物的書呆子氣
- 成語出處:
- 魯迅《吶喊·孔乙己》:“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
306
鳴鑼開道
- 成語拼音:
- míng luó kāi dào
- 成語解釋:
- 鳴鑼:敲鑼。封建時代官吏出行時;前面差役敲鑼;吆喝行人回避。現多比喻為某種事物的產生制造輿論。
- 成語出處: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99回:“大凡官府出街,一定是鳴鑼開道的。”
-
307
彌留之際
- 成語拼音:
- mí liú zhī jì
- 成語解釋:
- 彌留:本指久病不愈;后多指病危將死的狀況;際:時候。病危將死的時候。
- 成語出處:
- 《尚書 顧命》:“病日臻,既彌留。”
-
308
摸門不著
- 成語拼音:
- mō mén bù zháo
- 成語解釋:
- 指莫名其妙
- 成語出處: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一頓夾七夾八,罵的范進摸門不著。辭了丈人回來。”
-
309
門庭若市
- 成語拼音:
- mén tíng ruò shì
- 成語解釋:
- 門:原指宮門;庭:原指朝庭;現指院子;若:好像;市:集市;市場。原來形容宮門里;朝庭上;進諫的人多得像在集市一樣;十分熱鬧。現在形容來的人很多;非常熱鬧。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一》:“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
310
男扮女妝
- 成語拼音:
- nán bàn nǚ zhuāng
- 成語解釋:
- 男人打扮成女人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八卷:“喬太守見他男扮女妝……難道你認他不出?”
-
311
喏喏連聲
- 成語拼音:
- nuò nuò lián shēng
- 成語解釋:
- 喏喏:答應的聲音。一聲接一聲地答應。形容十分恭順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元 關漢卿《金線池》第三折:“閃的我孤孤另另,說的話誕誕鄧鄧,俺也曾輕輕喚著,躬躬前來,喏喏連聲。”
-
312
男女老幼
- 成語拼音:
- nán nǚ lǎo yòu
- 成語解釋:
- 泛指所有的人
- 成語出處:
- 南朝 梁 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男女老幼,大臨街衢,接響傳聲。”
-
313
男女有別
- 成語拼音:
- nán nǚ yǒu bié
- 成語解釋:
- 指男女之間有所分別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昏義》:“而所以成男女之別,而立夫婦之義也。男女有別,而后夫婦有義。”
-
314
念念有詞
- 成語拼音:
- niàn niàn yǒu cí
- 成語解釋:
- 念念:嘴里連續不斷地叨念著;有詞:有像歌訣似的詞語。舊指有法術的人掐訣念咒;或指和尚念經以及說祈禱的話等。現指低聲自語;或含糊不清地說個不停。
- 成語出處:
- 明 吳承恩《西游記》:“手里捻珠,口內念念有詞,往那巽地上吹了一口氣,忽的吹降去,便是一狂風。”
-
315
惱羞成怒
- 成語拼音:
- nǎo xiū chéng nù
- 成語解釋:
- 惱:氣惱;羞:羞臊。指由于氣惱、羞臊而大怒。
- 成語出處: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六回:“那撫臺見是如此,知道王協臺有心瞧他不起,一時惱羞成怒。”
-
316
年誼世好
- 成語拼音:
- nián yì shì hào
- 成語解釋:
- 年誼:科舉時代稱同年登科的關系;世好:兩家世代友好。科舉時代兩家因同年登科而為世交的人。
- 成語出處: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你我年誼世好,就如至親骨肉一般。”
-
317
拍板成交
- 成語拼音:
- pāi bǎn chéng jiāo
- 成語解釋:
- 比喻交易成立或事情達成協議。
- 成語出處:
-
318
披發文身
- 成語拼音:
- pī fà wén shēn
- 成語解釋:
- 古代吳越一帶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風俗。頭發披散,身刺花紋。
- 成語出處:
- 《禮記 王制》:“東方曰夷,被發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
319
平起平坐
- 成語拼音:
- píng qǐ píng zuò
- 成語解釋:
- 平:沒有高低;相同。原指封建時代地位相同的人同時站起;同時坐下。現比喻地位相同;權力相等。
- 成語出處: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這就壞了學校規矩。”
-
320
取而代之
- 成語拼音:
- qǔ ér dài zhī
- 成語解釋:
- 奪取別人的地位、權利而代替他。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 初中生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