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成語 (450個)
-
341
失道寡助
- 成語拼音:
- shī dào guǎ zhù
- 成語解釋:
- 道:道義;寡:少。做事違反正義的人,一定得不到別人的支持和幫助。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
342
碩大無比
- 成語拼音:
- shuò dà wú bǐ
- 成語解釋:
- 見“碩大無朋”。
- 成語出處:
- 曹禺《日出》第一幕:“下面的褲子也碩大無比,褲管總在地上磨擦著。”
-
343
視而不見
- 成語拼音:
- shì ér bù jiàn
- 成語解釋:
- 指不注意;不重視;睜著眼卻沒看見。也指不理睬;看見了當沒看見。
- 成語出處:
- 先秦 莊周《莊子 知北游》:“終日視之而不見,聽之而不聞,搏之而不得也。”
-
344
舍己從人
- 成語拼音:
- shě jǐ cóng rén
- 成語解釋:
- 舍:棄;從:順。放棄自己的意見,服從眾人的主張。
- 成語出處:
- 《尚書 大禹謨》:“稽于眾,舍己從人。”
-
345
石破天驚
- 成語拼音:
- shí pò tiān jīng
- 成語解釋:
- 山崩石裂;有驚天動地之勢。原形容箜篌的樂聲忽然高亢;震動了整個天界。現多指突發的大事或文章、議論的驚人。
- 成語出處:
- 唐 李賀《歌詩集 李憑箜篌引》:“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
346
上氣不接下氣
- 成語拼音:
- shàng qì bù jiē xià qì
- 成語解釋:
- 形容因為勞累或焦急而氣喘得很厲害
- 成語出處: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七回:“一霎時漂流數百里外,直把一個好義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氣不接下氣。”
-
347
身強力壯
- 成語拼音:
- shēn qiáng lì zhuàng
- 成語解釋:
- 身體強健;精力旺盛。
- 成語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4回:“最愛刺槍使棒,亦自身強力壯,不娶妻室,終日只是打熬筋骨。”
-
348
孀妻弱子
- 成語拼音:
- shuāng qī ruò zǐ
- 成語解釋:
- 寡婦和年幼的孤兒。
- 成語出處:
- 《列子·湯問》:“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
-
349
姍姍來遲
- 成語拼音:
- shān shān lái chí
- 成語解釋:
- 舊時形容女子走路遲緩從容的樣子。形容慢騰騰地來晚了。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外戚傳上 孝武李夫人》:“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
-
350
束手無策
- 成語拼音:
- shù shǒu wú cè
- 成語解釋:
- 策:辦法。就像手被捆住一樣;一點辦法也沒有。
- 成語出處:
- 宋 王柏《魯齋集》:“士大夫念慮不及此,一旦事變之來,莫不束手無策。”
-
351
四通八達
- 成語拼音:
- sì tōng bā dá
- 成語解釋:
- 通、達:暢通無阻。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便利。
- 成語出處:
- 《子華子 晏子問黨》:“其涂之所出,四通而八達,游士之所湊也。”
-
352
神通廣大
- 成語拼音:
- shén tōng guǎng dà
- 成語解釋:
- 原是佛教指其神通法力的廣大無邊。現形容本領高超;無所不能。
- 成語出處:
- 《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詩話》:“師曰:‘你神通廣大,去必無妨。’”
-
353
塞翁失馬
- 成語拼音:
- sài wēng shī mǎ
- 成語解釋:
- 邊塞一老人丟失一匹馬;后此馬歸來;并帶回一匹駿馬。比喻雖然暫時受到損失;但從長遠看;也許會得到好處。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人間訓》:“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
354
死心塌地
- 成語拼音:
- sǐ xīn tā dì
- 成語解釋:
- 死心:不變心;塌地:指心里塌實。原指心里塌實;不再做別的打算。現形容主意已定;決不改變或心甘情愿。
- 成語出處:
- 元 喬孟符《鴛鴦被》第四折:“這洛陽城劉員外,他是個有錢賊,只要你還了時,方才死心塌地。”
-
355
睡眼惺忪
- 成語拼音:
- shuì yǎn xīng sōng
- 成語解釋:
- 惺忪:剛蘇醒的樣子。形容睡覺的人剛睡醒,還沒有完全清醒。
- 成語出處:
- 魯迅《故事新編·采薇》:“街道上的行人還不多;所遇見的不過是睡眼惺忪的女人,在井邊打水。”
-
356
山肴野蔌
- 成語拼音:
- shān yáo yě sù
- 成語解釋:
- 肴:熟的魚肉;簌:野菜。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 成語出處:
- 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
357
詩云子曰
- 成語拼音:
- shī yún zǐ yuē
- 成語解釋:
- 《詩經》所說和孔子所言。二者均為歷代儒者遵奉的信條。因用以泛指儒家言論或經典著作。
- 成語出處:
- 明·劉璋《鳳凰池》第一回:“見那詩云子曰、者也之乎的人,他就搖首閉目,只與云鍔穎臭味相投。”
-
358
天打雷劈
- 成語拼音:
- tiān dǎ léi pī
- 成語解釋:
- 比喻不得好死。常用作罵人或賭咒的話。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2回:“我在嫂子面前,若有一句謊話,天打雷劈!”
-
359
天怒人怨
- 成語拼音:
- tiān nù rén yuàn
- 成語解釋:
- 上天震怒;人民怨恨。形容作惡多端;激起普遍憤怒。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袁紹傳》:“自是士林憤痛,人怨天怒,一夫奮臂,舉州同聲。”
-
360
滔滔不竭
- 成語拼音:
- tāo tāo bù jié
- 成語解釋:
- 比喻像流水一樣連續不斷。
- 成語出處:
- 《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十二·積善歌》:“飲福受胙,舞降歌迎,滔滔不竭,洪惟水行。”
* 初中生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