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孟子的成語 (379個)

    281

    廉頑立懦

    成語拼音:
    lián wán lì nuò
    成語解釋:
    謂高尚的節操可以激勵人振奮向上。語出《·萬章下》:“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
    成語出處:
    語出《·萬章下》:“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
    282

    良知良能

    成語拼音:
    liáng zhī liáng néng
    成語解釋:
    舊指人的天賦的首選觀念和本能。
    成語出處:
    ·盡心上》:“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283

    媒妁之言

    成語拼音:
    méi shuò zhī yán
    成語解釋:
    媒妁:說合婚姻的人。媒人的介紹。
    成語出處:
    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穴隙相窺,踰墻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
    284

    南蠻鴃舌

    成語拼音:
    nán mán jué shé
    成語解釋:
    鴃:即伯勞。原為譏諷楚人許行說話如鳥語。后用以譏笑操南方方言的人。
    成語出處:
    滕文公上》:“今也南蠻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
    285

    披發纓冠

    成語拼音:
    pī fā yīng guàn
    成語解釋:
    謂不及束發冠戴,只系纓于頸。比喻急于救援。語出《·離婁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雖被發纓冠而救之可也。”
    成語出處:
    語出《·離婁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雖被發纓冠而救之可也。”
    286

    平治天下

    成語拼音:
    píng zhì tiān xià
    成語解釋:
    平:平定;天下:指全中國。治理國家,使天下太平。
    成語出處:
    ·公孫丑下》:“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287

    窮不失義

    成語拼音:
    qióng bù shī yì
    成語解釋:
    義:禮義。雖然窮困,但不失禮義。
    成語出處:
    ·盡心上》:“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288

    取長補短

    成語拼音:
    qǔ cháng bǔ duǎn
    成語解釋:
    吸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
    成語出處:
    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
    289

    強而后可

    成語拼音:
    qiǎng ér hòu kě
    成語解釋:
    強:硬要,迫使。經強求后才答應。
    成語出處:
    ·滕文公下》:“良曰:‘請復之。’強而后可,一朝而獲十禽。”
    290

    棄若敝屣

    成語拼音:
    qì ruò bì xǐ
    成語解釋:
    亦作“棄之敝屣”。像扔掉破鞋一樣把它拋棄,比喻毫不可惜。
    成語出處:
    ·盡心上》:“舜視棄天下,猶棄敝蹝(屣)也。”
    291

    齊王舍牛

    成語拼音:
    qí wáng shě niú
    成語解釋:
    ·梁惠王上》:“王(齊宣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后以“齊王舍牛”比喻帝王對臣民懷有惻隱之心。
    成語出處:
    ·梁惠王上》:“王(齊宣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
    292

    若合符節

    成語拼音:
    ruò hé fú jié
    成語解釋:
    比喻兩者完全吻合。
    成語出處:
    離婁下》:“[舜和文王]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293

    仁心仁術

    成語拼音:
    rén xīn rén shù
    成語解釋:
    心地仁慈,醫術高明。
    成語出處:
    ·離婁上》:“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294

    仁心仁聞

    成語拼音:
    rén xīn rén wén
    成語解釋:
    聞:出名,有聲望。有仁慈的心腸,有仁愛的聲譽。
    成語出處:
    ·離婁上》:“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295

    事倍功半

    成語拼音:
    shì bèi gōng bàn
    成語解釋:
    事:做事;功:功效。用成倍的力;只收到一半的功效。指工作費力大;收效小。
    成語出處:
    公孫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296

    食簞漿壺

    成語拼音:
    shí dān jiāng hú
    成語解釋:
    為歡迎所擁護的軍隊,用簞盛飯,用壺盛水,進行犒勞。語本《 梁惠王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成語出處:
    語出《·梁惠王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297

    水火之中

    成語拼音:
    shuǐ huǒ zhī zhōng
    成語解釋:
    水火:比喻災難。災難困苦之中。
    成語出處:
    ·梁惠王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證之,民以為將拯己于水火之中也。”
    298

    舍己就人

    成語拼音:
    shě jǐ jiù rén
    成語解釋:
    舍:棄;就:順。放棄自己的意見,服從眾人的主張。
    成語出處:
    《尚書 大禹謨》:“稽于眾,舍己從人。”《 公孫丑上》:“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舍己從人,樂取于人以為善。”
    299

    豕交獸畜

    成語拼音:
    shǐ jiāo shòu chù
    成語解釋:
    比喻待人沒有禮貌。
    成語出處:
    盡心上》:“食而弗愛,豕交之也;愛而不敬,獸畜之也。”
    300

    嫂溺叔援

    成語拼音:
    sǎo nì shū yuán
    成語解釋:
    語出《 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后以“嫂溺叔援”喻視實際情況而變通做法。
    成語出處:
    語出《·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
    * 孟子的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