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常考易錯成語 (445個)
-
361
引頸受戮
- 成語拼音:
- yǐn jǐng shòu lù
- 成語解釋:
- 引:伸長;拉長;戮:殺。伸長脖子;等待被殺。指不作任何抵抗;甘愿等死。
- 成語出處: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六回:“天兵到日,尚不引頸受戮,乃敢拒敵大兵。”
-
362
一口咬定
- 成語拼音:
- yī kǒu yǎo dìng
- 成語解釋:
- 一口咬住不放。比喻堅持一個廉潔,再不改口。
- 成語出處:
- 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十回:“先把住持僧慧修,嚴行審訊,問他將李國斌藏在何處,慧修一口咬定不認得李國斌。”
-
363
引狼入室
- 成語拼音:
- yǐn láng rù shì
- 成語解釋:
- 引:招引;把狼引到室內。比喻自己把壞人或敵人招引進來。
- 成語出處:
- 元 張國寶《羅李郎》:“我不是引的狼來屋里窩,尋得蛐蜒鉆耳朵。”
-
364
魚目混珠
- 成語拼音:
- yú mù hùn zhū
- 成語解釋:
- 魚目:魚眼睛;混:混同;冒充。用魚眼來假冒珍珠。形容以假亂真;以次充好。
- 成語出處:
- 漢 魏伯陽《參同契》上卷:“魚目豈為珠?蓬蒿不成槚。”
-
365
一目了然
- 成語拼音:
- yī mù liǎo rán
- 成語解釋:
- 目:看。了然:明明白白的樣子。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 成語出處: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37卷:“見得道理透后,從高視下,一目了然。”
-
366
一目十行
- 成語拼音:
- yī mù shí háng
- 成語解釋:
- 看書時同時可以看十行。形容看書非常快。
- 成語出處:
- 宋 劉克莊《雜記六言詩》詩:“五更三點待漏,一目十行讀書。”
-
367
揚眉吐氣
- 成語拼音:
- yáng méi tǔ qì
- 成語解釋:
- 揚眉:揚起眉頭;吐氣:吐出怨氣、悶氣。形容擺脫壓抑心情后的高興;得意的神情。
- 成語出處:
- 唐 李白《與韓荊州書》:“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云耶?”
-
368
雍容華貴
- 成語拼音:
- yōng róng huá guì
- 成語解釋:
- 形容態度文雅從容,莊重大方。
- 成語出處:
- 曹禺《王昭君》第一幕:“姜夫人雍容華貴地走下,盈盈和戚戚恭恭敬敬地陪送出去。”
-
369
優勝劣敗
- 成語拼音:
- yōu shèng liè bài
- 成語解釋:
- 優:優良;與“劣”相對。原指生物界演變進化過程中;優良的獲得勝利向前發展;低劣的終于失敗而被淘汰。后用以說明人類社會的競爭現象。有時指“弱肉強食”。
- 成語出處:
- 清 吳趼人《痛史》第一回:“優勝劣敗,取亂侮亡,自不必說。”
-
370
一手遮天
- 成語拼音:
- yī shǒu zhē tiān
- 成語解釋:
- 一只手把天遮住。形容依仗權勢;玩弄手段;蒙蔽群眾。
- 成語出處:
- 唐 曹鄴《讀李斯傳》詩:“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
371
一文不值
- 成語拼音:
- yī wén bù zhí
- 成語解釋:
- 指毫無價值。
- 成語出處:
- 明 畢魏《三報恩 罵佞》:“最可悲年少科名,弄得一文不值。”
-
372
煙消云散
- 成語拼音:
- yān xiāo yún sàn
- 成語解釋:
- 消:消失;散:散去。像煙霧和云氣一樣消散。比喻消失得無影無蹤。也作“云消霧散”。
- 成語出處:
- 元 張養浩《天凈沙》曲:“煙消云散,一杯誰共歌歡。”
-
373
一元復始
- 成語拼音:
- yī yuán fù shǐ
- 成語解釋:
- 指新的一年的開始。并常以下句“萬象更新”合成春聯。
- 成語出處:
- 《公羊傳 隱公元年》:“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之始也。”
-
374
一字一珠
- 成語拼音:
- yī zì yī zhū
- 成語解釋:
- 形容歌聲婉轉圓潤。也比喻文章優美,辭藻華麗。
- 成語出處:
- 唐 薛能《贈歌者》詩:“一字新聲一顆珠,轉喉疑是擊珊瑚。”
-
375
知彼知己
- 成語拼音:
- zhī bǐ zhī jǐ
- 成語解釋:
- 原意是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了解透徹,打起仗來就可以立于不敗之地。泛指對雙方情況都很了解。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孫武《孫子 謀攻》:“知己知彼者,百戰不殆。”
-
376
自暴自棄
- 成語拼音:
- zì bào zì qì
- 成語解釋:
- 自己糟蹋自己;自己鄙棄自己。形容不知自愛;甘于落后。暴;糟蹋;棄:鄙棄。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上》:“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
377
自高自大
- 成語拼音:
- zì gāo zì dà
- 成語解釋:
- 認為自己又高又大。形容自以為了不起。
- 成語出處:
- 三國 韋昭《國語》集解:“求掩蓋人以自高大,則其抑退而下益甚也。”
-
378
指鹿為馬
- 成語拼音:
- zhǐ lù wéi mǎ
- 成語解釋:
- 把鹿說成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秦始皇本紀》:“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
-
379
爭名奪利
- 成語拼音:
- zhēng míng duó lì
- 成語解釋:
- 爭奪名位和利益。
- 成語出處: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一回:“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
-
380
走馬觀花
- 成語拼音:
- zǒu mǎ guān huā
- 成語解釋:
- 騎在跑著的馬上看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觀察了解。走:跑。
- 成語出處:
- 唐 孟郊《登科后》詩:“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小學常考易錯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