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左傳的成語 (458個)

    281

    光可鑒人

    成語拼音:
    guāng kě jiàn rén
    成語解釋:
    光:光亮;鑒:照。閃閃的光亮可以照見人影。形容頭發烏黑,肌膚潤澤艷麗或器物光滑明亮。
    成語出處:
    ·昭公二十八年》:“昔有仍氏生女黰黑而基美,光可以鑒。”
    282

    規求無度

    成語拼音:
    guī qiú wú dù
    成語解釋:
    規求:貪求;度:限度。一味貪求,沒有限度。形容貪得無厭。
    成語出處:
    ·昭公二十六年》:“侵欲無厭,規求無度。”
    283

    縞纻之交

    成語拼音:
    gāo zhù zhī jiāo
    成語解釋:
    縞纻:縞帶和纻衣。縞帶指用白色絹制成的大帶。纻衣指用苧麻纖維織成的衣服。指交情篤深。
    成語出處:
    ·襄公二十九年》:“(吳之公子札)聘于鄭,見子產,如舊相識,與之縞帶,子產獻纻衣焉”。晉·杜預注:“吳地貴縞,鄭地貴纻,故各獻己所貴,示損己而不為彼貨利。”
    284

    呼庚呼癸

    成語拼音:
    hū gēng hū guǐ
    成語解釋:
    庚、癸:軍糧的隱語。原是軍中乞糧的隱語。后指向人借錢。
    成語出處:
    ·哀公十三年》記載:春秋時吳王夫差與晉、魯等國會盟,吳大夫申叔儀向魯大夫公孫有山氏乞糧。回答說:“梁則無矣,粗糧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則諾。”
    285

    含垢匿瑕

    成語拼音:
    hán gòu nì xiá
    成語解釋:
    亦作“含垢藏瑕”。包容污垢,隱匿缺失。形容寬宏大度。語本《·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國君含垢。”
    成語出處:
    語出《·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國君含垢。”
    286

    后悔不及

    成語拼音:
    hòu huǐ bù jí
    成語解釋:
    后悔已經來不及了。
    成語出處:
    哀公六年》:“既成謀矣,何及其未作也,先諸?作而后悔,亦無及也。”
    287

    何患無辭

    成語拼音:
    hé huàn wú cí
    成語解釋:
    何患:哪怕;辭:言辭。哪里用得著擔心沒有話說呢?常與“欲加之罪”連用,表示壞人誣陷好人時,無端捏造罪名,還說得振振有詞。
    成語出處:
    ·僖公十年》:“不有廢也,君何以興?欲加之罪,其無辭乎?”
    288

    擐甲執兵

    成語拼音:
    huàn jiǎ zhí bīng
    成語解釋:
    擐:穿;兵:武器。身披鎧甲,手拿武器。指準備戰斗。
    成語出處:
    ·成公二年》:“擐甲執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289

    賄賂并行

    成語拼音:
    huì lù bìng xíng
    成語解釋:
    賄賂:因請托而私贈財物。指行賄受賄的事情到處都有。
    成語出處:
    昭公六年》:“亂獄滋豐,賄賂并行,終予之世,鄭其敗乎?。”
    290

    火龍黼黻

    成語拼音:
    huǒ lóng fǔ fú
    成語解釋:
    ·桓公二年》:“火龍黼黻,昭其文也。”原指火形和龍形的文彩,后用以比喻作文只知雕章琢句,猶如補綴百家之衣。
    成語出處:
    ·桓公二年》:“火龍黼黻,昭其文也。”
    291

    狐裘尨茸

    成語拼音:
    hú qiú shāng róng
    成語解釋:
    見“狐裘蒙戎”。
    成語出處:
    ·僖公五年》:“狐裘尨茸,一國三公,吾誰適從?”
    292

    黃泉之下

    成語拼音:
    huáng quán zhī xià
    成語解釋:
    黃泉:指地下之泉,人死埋于地下。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成語出處:
    隱公元年》:“誓之曰: '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293

    河魚之疾

    成語拼音:
    hé yú zhī jí
    成語解釋:
    河魚:腹疾的隱稱,因魚腐爛是從腹中開始而得名。指腹瀉。
    成語出處:
    宣公十二年》:“河魚腹疾,奈何?”
    294

    疾不可為

    成語拼音:
    jí bù kě wéi
    成語解釋:
    疾:病;為:治。病已不可醫治。
    成語出處:
    ·成公十年》:“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295

    假道滅虢

    成語拼音:
    jiǎ dào miè guó
    成語解釋:
    假:借;道:道路;虢:春秋時諸侯國,在今山西平陸及河南三門峽一帶。泛指用借路的名義而滅亡這個國家。
    成語出處:
    僖公二年》:“晉荀息請以屈產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296

    及瓜而代

    成語拼音:
    jí guā ér dài
    成語解釋:
    及:到。到明年瓜熟時派人接替。指任職期滿由他人繼任。
    成語出處:
    ·莊公八年》:“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
    297

    荊棘載途

    成語拼音:
    jīng jí zài tú
    成語解釋:
    滿路都是荊棘。比喻環境困難,障礙很多。
    成語出處:
    ·襄公十四年》:“乃祖吾離被苫蓋,蒙荊棘,以來歸我先君。”孔穎達疏:“言無道路可從,冒榛藪也,說其窮困之極也。”
    298

    季路一言

    成語拼音:
    jì lù yī yán
    成語解釋:
    比喻信用極好。
    成語出處:
    ·哀公十四年》:“千乘之國,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
    299

    君命無二

    成語拼音:
    jūn mìng wú èr
    成語解釋:
    指君主的命令不可更改。形容君命有絕對的權威性。
    成語出處:
    ·僖公二十四年》:“君命無二,古之制也。”
    300

    絕其本根

    成語拼音:
    jué qí běn gēn
    成語解釋:
    本:草木的根。從根本上予以解決。
    成語出處:
    ·隱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蘊崇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殖,則善者信矣。”
    * 左傳的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