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左傳的成語 (458個)

    301

    進思盡忠,退思補過

    成語拼音:
    jìn sī jìn zhōng,tuì sī bǔ guò
    成語解釋:
    在朝廷做官,就忠心耿耿報效君主;辭官隱退時,就反省自己,以彌補過失。
    成語出處:
    ·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社稷之衛也,若之何殺之?”
    302

    僭賞濫刑

    成語拼音:
    jiàn shǎng làn xíng
    成語解釋:
    賞的不是有功的人,罰的不是有罪的人。泛指賞罰不當。
    成語出處:
    ·襄公二十六年》:“善為國者,賞不僭而刑不濫。”
    303

    踐土食毛

    成語拼音:
    jiàn tǔ shí máo
    成語解釋:
    指蒙受君恩;亦泛指起居生活。毛,泛指土地上生長的糧食蔬菜等植物。
    成語出處:
    語出《昭公七年》:“封略之內,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誰非君臣?”
    304

    距躍三百

    成語拼音:
    jū yuè sān bǎi
    成語解釋:
    指歡欣之極。
    成語出處:
    僖公二十八年》:魏傷于胸。公欲殺之,而愛其材。使問,且視之。病,將殺之。魏束胸見使者,曰:‘以君之靈,不有寧也!’距躍三百,曲踴三百。乃舍之。”
    305

    狡焉思啟

    成語拼音:
    jiǎo yān sī qǐ
    成語解釋:
    ·成公八年》:“夫狡焉思啟封疆以利社稷者,何國蔑有?”謂懷貪詐之心圖謀侵人之國。后亦以“狡焉思肆”、“狡焉思逞”指懷貪詐之心妄圖逞其陰謀。
    成語出處:
    ·成公八年》:“夫狡焉思啟封疆以利社稷者,何國蔑有?”
    306

    靖譖庸回

    成語拼音:
    jìng zèn yōng huí
    成語解釋:
    語言善巧而行動乖違。猶口是行非。同“靖言庸回”。
    成語出處:
    文公十八年》:“崇飾惡言,靖譖庸回。”杜預注:“靖,安也;庸,用也;回,邪也。”
    307

    鄶下無譏

    成語拼音:
    kuài xià wú jī
    成語解釋:
    ·襄公二十九年》:“吳公子札來聘……為之歌《陳》,曰‘國無主,其能久乎!’自《鄶》以下無譏焉。”杜預注:“《鄶》第十三,《曹》第十四。言季子聞此二國歌,不復譏論之,以其微也。”后以“鄶下無譏”言其微不足道。
    成語出處:
    ·襄公二十九年》:“吳公子札來聘……為之歌《陳》,曰‘國無主,其能久乎!’自《鄶》以下無譏焉。”杜預注:“《鄶》第十三,《曹》第十四。言季子聞此二國歌,不復譏論之,以其微也。”
    308

    勵兵秣馬

    成語拼音:
    lì bīng mò mǎ
    成語解釋:
    語出《·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謂磨好刀槍,喂飽戰馬,準備戰斗。
    成語出處:
    語出《·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
    309

    樂而不荒

    成語拼音:
    lè ér bù huāng
    成語解釋:
    同“樂而不淫”。
    成語出處:
    ·襄公二十七年》:“其余皆數世之主也。子展其后亡者也,在上不忘降。印氏其次也,樂而不荒。”又《襄公二十九年》:“哀而不愁,樂而不荒,用而不匱,廣而不宜。”杜預注:“節之以禮。”
    310

    裂冠毀冕,拔本塞源

    成語拼音:
    liè guān huǐ miǎn,bá běn sāi yuán
    成語解釋:
    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禮帽;本:樹根。原比喻諸侯背棄禮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領地。后用作臣下推翻國君,奪取王位的代稱。
    成語出處:
    ·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毀冕,拔本塞源,專棄謀主,雖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311

    量力而為

    成語拼音:
    liàng lì ér wéi
    成語解釋:
    量:估量。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強。
    成語出處:
    昭公十五年》:“力能則進,否則退,量力而行。”
    312

    戮力壹心

    成語拼音:
    lù lì yī xīn
    成語解釋:
    見“戮力同心”。
    成語出處:
    ·昭公二十五年》:“臧昭伯率從者將盟,載書曰:‘戮力壹心,好惡同之。’”
    313

    勞師襲遠

    成語拼音:
    láo shī xí yuǎn
    成語解釋:
    發動軍隊襲擊遠方的敵人,多指冒險的軍事活動。
    成語出處:
    ·僖公三十二年》:“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
    314

    民保于信

    成語拼音:
    mín bǎo yú xìn
    成語解釋:
    指執政的人有信還要有義,才能受到人民擁護。
    成語出處:
    ·定公十四年》:“諺曰:‘民保于信。’吾以信義也。”
    315

    蔓草難除

    成語拼音:
    màn cǎo nán chú
    成語解釋:
    蔓草:蔓延生長的草。蔓生的草難于徹底鏟除。比喻惡勢力一經滋長,就難于消滅。
    成語出處:
    ·隱公元年》:“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
    316

    末大必折

    成語拼音:
    mò dà bì shé
    成語解釋:
    謂樹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屬權重,危及上級。
    成語出處:
    ·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317

    彌縫其闕

    成語拼音:
    mí féng qí què
    成語解釋:
    彌縫:補救;闕:過錯。補救行事的過失。
    成語出處:
    ·僖公二十六年》:“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昭舊職也。”
    318

    馬腹逃鞭

    成語拼音:
    mǎ fù táo biān
    成語解釋:
    ·宣公十五年》:“雖鞭之長,不及馬腹。”后以“馬腹逃鞭”比喻躲脫懲罰。
    成語出處:
    ·宣公十五年》:“雖鞭之長,不及馬腹。”
    319

    民生國計

    成語拼音:
    mín shēng guó jì
    成語解釋:
    國家經濟和人民生活。
    成語出處:
    《荀子 富國》:“如是則上下俱富,交無所藏之,是國計之極也。《 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320

    馬首欲東

    成語拼音:
    mǎ shǒu yù dōng
    成語解釋:
    謂東歸;返回。語本《·襄公十四年》:“欒黡曰:‘晉國之命,未是有也。余馬首欲東。’乃歸。”楊伯峻注:“秦兵在西,東則歸矣。”
    成語出處:
    語出《·襄公十四年》:“欒黡曰:’晉國之命,未是有也。余馬首欲東。’乃歸。”楊伯峻注:“秦兵在西,東則歸矣。”
    * 左傳的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