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左傳的成語 (458個)

    381

    以不濟可

    成語拼音:
    yǐ bù jì kě
    成語解釋:
    ·昭公二十年》:“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無爭心。”杜預注:“否,不可也。獻君之否,以成君可。”后以“以不濟可”指用否定錯誤意見的辦法,幫助國君走上成功之路。不,同“否”。濟
    成語出處:
    ·昭公二十年》:“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無爭心。”杜預注:“否,不可也。獻君之否,以成君可。”
    382

    燕巢幕上

    成語拼音:
    yàn cháo mù shàng
    成語解釋:
    燕子把窩做在帷幕上。比喻處境非常危險。
    成語出處:
    ·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猶燕之巢于幕上。”
    383

    燕巢危幕

    成語拼音:
    yàn cháo wēi mù
    成語解釋:
    燕子把窩做在帷幕上。比喻處境非常危險。
    成語出處:
    ·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猶燕之巢于幕上。”
    384

    以荷析薪

    成語拼音:
    yǐ hé xī xīn
    成語解釋:
    ·昭公七年》:“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負荷。’”原謂父親劈柴,兒子不能承受擔當。后以“以荷析薪”比喻繼承父業。
    成語出處:
    ·昭公七年》:“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負荷。’”
    385

    優柔饜飫

    成語拼音:
    yōu róu yàn yù
    成語解釋:
    亦作“優柔厭飫”。喻為學之從容求索,深入體味。語本晉杜預《〈春秋集解〉序》:“優而柔之,使自求之;饜而飫之,使自趨之。”
    成語出處:
    語出晉·杜預《〈春秋集解〉序》:“優而柔之,使自求之;饜而飫之,使自趨之。”
    386

    衣衫藍縷

    成語拼音:
    yī shān lán lǚ
    成語解釋:
    衣服破爛。
    成語出處:
    ·宣公十二年》:“訓之以若敖、蚡冒,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387

    以為后圖

    成語拼音:
    yǐ wéi hòu tú
    成語解釋:
    為以后作打算。
    成語出處:
    ·桓公六年》:“斗伯比言于楚子曰:‘……漢東之國隨為大,隨張,必棄小國。’小國離,楚之利也。少師侈,請羸師以張之。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為后圖,少師得其君。’”
    388

    尤物移人

    成語拼音:
    yóu wù yí rén
    成語解釋:
    絕色的女子能移易人的情志。
    成語出處:
    ·昭公二十八年》:“夫有尤物,足以移人。”
    389

    泱泱大風

    成語拼音:
    yāng yāng dà fēng
    成語解釋:
    泱泱:宏大的樣子。指氣魄宏大的大國風度。
    成語出處:
    襄公二十九年》:“為之歌《齊》,曰:'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表東海者,其大公乎!國未可量也。'”
    390

    欲益反弊

    成語拼音:
    yù yì fǎn bì
    成語解釋:
    猶言欲益反損。
    成語出處:
    金·王若虛《五經辨惑上》:“元凱于此,不獨誣經,而其于《》,亦所謂欲益而反弊也。”
    391

    遠至邇安

    成語拼音:
    yuǎn zhì ěr ān
    成語解釋:
    遠方來歸附,近民安居樂業。形容政治清明,國家大治。
    成語出處:
    ·襄公二十四年》:“恕思以明德,則令名載而行之,是以遠至邇安。”
    392

    張本繼末

    成語拼音:
    zhāng běn jì mò
    成語解釋:
    把事情的本末說明白。
    成語出處:
    《宋書·禮志一》:“[《》]其書善禮,多膏腴美辭,張本繼末,以發明經意,信多奇偉,學者好之。”
    393

    枝布葉分

    成語拼音:
    zhī bù yè fēn
    成語解釋:
    比喻后裔支派分布甚廣。
    成語出處:
    隱公八年》“胙之土而命之氏”唐孔穎達疏:“子孫繁衍,枝布葉分,始承其本,末取其別,故其流至于百姓萬姓。”
    394

    咫尺天顏

    成語拼音:
    zhǐ chǐ tiān yán
    成語解釋:
    語本《·僖公九年》:“天威不違顏咫尺。原謂天鑒察不遠,威嚴如常在面前。”后以“咫尺天顏”比喻離天子容顏極近。亦指天子之顏。
    成語出處:
    語本《·僖公九年》:“天威不違顏咫尺。原謂天鑒察不遠,威嚴如常在面前。”
    395

    昭德塞違

    成語拼音:
    zhāo dé sāi wéi
    成語解釋:
    彰明美德,杜絕錯誤。
    成語出處:
    ·恒公二年》:“君人者將昭德塞違,以臨照百官。”孔穎達疏:“昭德,謂昭明善德,使德益彰聞也;塞違,謂閉塞違邪,使違命止息也。”
    396

    晝伏夜動

    成語拼音:
    zhòu fú yè dòng
    成語解釋:
    白天埋伏,夜晚活動。
    成語出處:
    襄公二十三年》:“夫鼠晝伏夜動,不穴于寢廟,畏人故也。”
    397

    自鄶無譏

    成語拼音:
    zì kuài wú jī
    成語解釋:
    表示自此以下的不值得評論。同“自鄶以下”。
    成語出處:
    襄公二十九年》:“[吳公子札]請觀欲周樂,使工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猶未也,然勤而不怨矣。’……自鄶以下無譏焉。”
    398

    政令不一

    成語拼音:
    zhèng lìng bù yī
    成語解釋:
    發出的命令不統一。形容軍務或政務混亂。
    成語出處:
    昭公二十三年》:“帥賤多寵,政令不壹。”《三國志 魏志 武帝紀 》:“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吾奉也。”
    399

    張脈僨興

    成語拼音:
    zhāng mài fèn xīng
    成語解釋:
    謂血管膨脹,青脈突起。張,通“脹”。《·僖公十五年》:“亂氣狡憤,陰血周作,張脈僨興,外強中干。”杜預注:“氣狡憤于外,則血脈必周身而作,隨氣張動。”后以指因沖動而舉措失宜。
    成語出處:
    ·僖公十五年》:“亂氣狡憤,陰血周作,張脈僨興,外彊中乾。”杜預注:“氣狡憤於外,則血脈必周身而作,隨氣張動。”
    400

    孳蔓難圖

    成語拼音:
    zī màn nán tú
    成語解釋:
    孳:同滋,長也;蔓:繁生、蔓延。比喻壞的事物絕不能任令它蔓延開來,否則,便難以收拾。
    成語出處:
    ·隱公元年》:“無使滋蔓;蔓,難圖也。”
    * 左傳的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