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著 (12個)
-
1
從容不迫
- 成語拼音:
- cóng róng bù pò
- 成語解釋:
- 從容:不慌不忙;鎮靜;不迫:不急促。形容臨事不慌不忙;鎮定沉著。
- 成語出處:
- 魏蘭《原序》:“當其臨事之時,從容不迫,顏色不變,尤非庸常之輩所能及。”
-
2
從容自若
- 成語拼音:
- cóng róng zì ruò
- 成語解釋:
- 沉著鎮靜,神態自若
- 成語出處:
- 張天民《創業》:“華程從容自若。”
-
3
既來之,則安之
- 成語拼音:
- jì lái zhī,zé ān zhī
- 成語解釋:
- 原意是既然把他們招撫來,就要把他們安頓下來。后指既然來了,就要在這里安下必來。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論語 季氏》:“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
4
臨危不懼
- 成語拼音:
- lín wēi bù jù
- 成語解釋:
- 臨:碰到;面臨;懼:害怕;畏懼。面對危難;絲毫也不畏懼。
- 成語出處:
- 《鄧析子 無厚》:“死生有命,貧富有時。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貧賤者,不知時也。故臨難不懼。”
-
5
面不改色
- 成語拼音:
- miàn bù gǎi sè
- 成語解釋:
- 面:顏面;色:顏色。顏容不改變顏色。形容遇到危險時從容鎮靜;毫不畏懼的神態。
- 成語出處:
- 元 秦簡夫《趙禮讓肥》第二折:“但凡拿住的人呵,見了俺喪膽亡魂。今朝拿住這廝,面不改色。”
-
6
神色不動
- 成語拼音:
- shén sè bù dòng
- 成語解釋:
- 神色:神情面容。遇到意外或緊張的情勢,能鎮靜對待,表情不變。
- 成語出處: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靈》卷十:“和尚當時被節度使拋向水中,神色不動,如今何得恁么地?”
-
7
神色自若
- 成語拼音:
- shén sè zì ruò
- 成語解釋:
- 形容在異常情況下態度鎮定;神情不變。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雅量》:“初見謝失儀,而神色自若,坐上賓客相貶笑。”
-
8
泰然自若
- 成語拼音:
- tài rán zì ruò
- 成語解釋:
- 泰然:鎮靜的樣子;自若:跟平常一樣。形容碰上意外、嚴重或緊急的情況;能沉著鎮靜;不慌不忙。
- 成語出處:
- 《金史 顏盞門都傳》:“有敵忽來,雖矢石至前,泰然自若。”
-
9
行若無事
- 成語拼音:
- xíng ruò wú shì
- 成語解釋:
- 指人在緊急關頭;態度鎮靜;毫不慌亂。有時也指對壞人壞事聽之任之;滿不在乎。若:好像。
- 成語出處: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萬太尊說罷,行若無事。”
-
10
應付裕如
- 成語拼音:
- yìng fù yù rú
- 成語解釋:
- 應付:對付,處置。裕如:按自己的心愿做事。從容對付,毫不費勁。
- 成語出處:
- 周而復《白求恩大夫》:“他跟隨白大夫將近一年的時間,見習過上千次的大小手術,許多許多大手術他都應付裕如,很有經驗了。”
-
11
應付自如
- 成語拼音:
- yìng fù zì rú
- 成語解釋:
- 處理事情從容不迫;毫不費力。
- 成語出處:
- 鄒韜奮《經歷 英文的學習》:“你在上課前僅僅查了生字,讀了一兩遍是不夠的,必須完全了解全課的情節,才能胸有成竹,應付自如。”
-
12
言笑自如
- 成語拼音:
- yán xiào zì rú
- 成語解釋:
- 見“言笑自若”。
- 成語出處:
- 清·方苞《通議大夫江南布政使陳介墓志銘》:“群夷縱火,牛街鎮去城三十馀里,火光燭天。公言笑自如,日夜為守戰計,賊不敢逼。”
* 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