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筆勾銷的成語故事
出處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參政范問正公》公取班簿,視不才監司,每見一人姓名,一筆勾之。《雍熙樂府·端正好(黃梁夢)》你將那利名心一筆勾銷。釋義用筆在有關問題的書面材料上勾畫一下,表示事情,問題已經完結或取消。比喻一下子全部摸去。
一筆勾銷的解釋
- 成語名稱:
- 一筆勾銷
- 成語拼音:
- yī bǐ gōu xiāo
- 成語解釋:
- 勾銷:取消;抹掉。用筆在書面材料上勾畫一下;表示事情已經了結或取消。比喻把一切完全取消;一概不計較。
- 典故出處:
- 宋 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第七卷:“公取班簿,視不才監司,每見一人姓名,一筆勾之。”
- 成語例句:
- 如有班部監司,不才官吏,一筆勾銷,永不敘用。(元 無名氏《延安府》第二折)
- 一筆勾銷的詳細解釋
* 一筆勾銷的故事:出處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參政范問正公》公取班簿,視不才監司,每見一人姓名,一筆勾之。《雍熙樂府·端正好(黃梁夢)》你將那利名心一筆勾銷。釋義用筆在有關問題的書面材料上勾畫一下,表示事情,問題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