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不兩立的成語故事
【押韻詞】乘間投隙、置于死地、哀感天地、云堦月地、何足介意、掀天揭地、鷙鳥將擊,卑飛斂翼、好心好意、時運不濟、車轍馬跡、...... 東漢末年,曹操率數十萬大軍進攻孫權和劉備。孫權召集大臣商討對策,張昭等主張投降,而周瑜認為要聯合劉備,利用曹軍不能打持久戰的特點抗擊曹軍。孫權采納了周瑜的建議,揮劍砍斷案桌并發誓說要與曹操勢不兩立。 【示例】這飲馬川賊人這等可惡!幾番來攪擾,與他勢不兩立!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二十回 【成語例句】 http://www.mrmy.org ◎ 他們關心世界各方面,也殷切地關懷中國人民,對中國人民堅決要解放臺灣的意志是寄予熱切的同情和聲援;他們對于侵略中國的美帝國主義和賣國賊蔣介石卻予以仇恨,勢不兩立。 ◎ 現在人民用自己的鮮血洗清了眼睛,我們認清楚了:只有蘇聯是我們真正的朋友,美帝國主義和反動派,是和我們勢不兩立的!"
- 成語名稱:
- 勢不兩立
- 成語拼音:
- shì bù liǎng lì
- 成語解釋:
- 兩立:并存。指敵對的雙方不能同時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調和。
- 典故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楚策一》:“楚強則秦弱,楚弱則秦強,此其勢不兩立。”
- 成語例句:
- 這飲馬川賊人這等可惡!幾番來攪擾,與他勢不兩立!(清 陳忱《水滸后傳》第二十回)
- 勢不兩立的詳細解釋
* 勢不兩立的故事:【押韻詞】乘間投隙、置于死地、哀感天地、云堦月地、何足介意、掀天揭地、鷙鳥將擊,卑飛斂翼、好心好意、時運不濟、車轍馬跡、...... 東漢末年,曹操率數十萬大軍進攻孫權和劉備。孫權召集大臣商討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