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大不掉的成語故事
這句成語見于《左傳·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春秋時,楚國國君楚靈王于公元前531年在城地、蔡地、不羹筑城,并打算派棄疾做蔡公。為此,楚王向申無宇征求意見:“你看讓棄疾去蔡地怎么樣?”申無宇說:“選擇兒子沒有像父親那樣合適的,選擇臣子沒有像國君那樣合適的。鄭莊公在櫟地筑城西安置了子元,使昭公不能立為國君。齊桓公在谷地筑城而安置了管仲,到現在齊國還得到利益。臣聽說,五種大人物不在邊境,五種小人物不在朝廷;親近的人不在外邊,寄居的人不在里邊。現在棄疾在外邊,鄭丹在里邊,君王恐怕要稍加戒備才好。”楚王說:“國都有高大的城墻,怎么樣?”申無宇回答說:“在鄭國的京地、櫟地殺了曼伯,在宋國的蕭地、毫地殺了子游,在齊國的渠丘殺了無知,在衛國的蒲地、戚地趕走了獻公。如果從這樣看來,就有害于國都。樹枝大了一定折斷,尾巴大了就不能搖動,這是君王所知道的。”“尾大不掉”即尾巴太大就不好搖動。人們常用這句成語比喻部下勢力強大,不聽從調動和指揮。
尾大不掉的解釋
春秋時,楚國國君楚靈王于公元前531年在城地、蔡地、不羹筑城,并打算派棄疾做蔡公。為此,楚王向申無宇征求意見:“你看讓棄疾去蔡地怎么樣?”申無宇說:“選擇兒子沒有像父親那樣合適的,選擇臣子沒有像國君那樣合適的。鄭莊公在櫟地筑城西安置了子元,使昭公不能立為國君。齊桓公在谷地筑城而安置了管仲,到現在齊國還得到利益。臣聽說,五種大人物不在邊境,五種小人物不在朝廷;親近的人不在外邊,寄居的人不在里邊。現在棄疾在外邊,鄭丹在里邊,君王恐怕要稍加戒備才好。”楚王說:“國都有高大的城墻,怎么樣?”申無宇回答說:“在鄭國的京地、櫟地殺了曼伯,在宋國的蕭地、毫地殺了子游,在齊國的渠丘殺了無知,在衛國的蒲地、戚地趕走了獻公。如果從這樣看來,就有害于國都。樹枝大了一定折斷,尾巴大了就不能搖動,這是君王所知道的。”“尾大不掉”即尾巴太大就不好搖動。人們常用這句成語比喻部下勢力強大,不聽從調動和指揮。
- 成語名稱:
- 尾大不掉
- 成語拼音:
- wěi dà bù diào
- 成語解釋:
- 掉:搖動。尾巴太大,掉轉不靈。舊時比喻部下的勢力很大,無法指揮調度。現比喻機構龐大,指揮不靈。
- 典故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 成語例句:
- 朱自清《自序》:“《你我》原想寫一篇短小精悍的東西;變成那樣尾大不掉,卻非始料所及。”
- 尾大不掉的詳細解釋
* 尾大不掉的故事:這句成語見于《左傳·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春秋時,楚國國君楚靈王于公元前531年在城地、蔡地、不羹筑城,并打算派棄疾做蔡公。為此,楚王向申無宇征求意見:“你看讓棄疾去蔡地怎么樣?”申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