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不成的成語 (80個)
-
41
獨木不林
- 成語拼音:
- dú mù bù lín
- 成語解釋:
- 一棵樹成不了森林。比喻個人力量有限,辦不成大事。
- 成語出處:
- 漢 崔骃《達旨》:“高樹靡陰,獨木不林。”
-
42
恨鐵不成鋼
- 成語拼音:
- hèn tiě bù chéng gāng
- 成語解釋:
- 怨恨鐵不能被煉成鋼。形容對所期望的人要求嚴格;恨他不爭氣;迫切希望他變得更好。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96回:“只為寶玉不上進,所以時常恨他,也不過是‘恨鐵不成鋼’的意思。”
-
43
雞零狗碎
- 成語拼音:
- jī líng gǒu suì
- 成語解釋:
- 形容事物零零碎碎;不成系統。
- 成語出處:
- 茅盾《雨天雜寫》:“則此一特點不能不有一佳名,故擬題曰:‘雞零狗碎’云爾。”
-
44
刻鵠不成
- 成語拼音:
- kè hú bù chéng
- 成語解釋:
- 刻:刻畫;鵠:天鵝。刻畫天鵝不像倒像鴨子。比喻模仿失敗,勸誡人不要好高騖遠
- 成語出處:
- 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七回:“擇淺近者讀之,還是刻鵠不成類鶩之意。”
-
45
刻鵠不成尚類鶩
- 成語拼音:
- kè hú bù chéng shàng lèi wù
- 成語解釋:
- 刻:刻畫;鵠:天鵝;鶩:鴨子。刻畫天鵝不像倒像鴨子。比喻模仿失敗,勸誡人不要好高騖遠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馬援傳》:“效伯高不得,猶為謹敕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
-
46
稂不稂莠不莠
- 成語拼音:
- láng bù láng yǒu bù yǒu
- 成語解釋:
- 既不象稂,也不象莠。比喻不成材,沒出息。
- 成語出處: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人生世上,難得的是這碗現成飯,只管‘稂不稂莠不莠’的到幾時。”
-
47
人涉卬否
- 成語拼音:
- rén shè shān fǒu
- 成語解釋:
- 別人涉水過河,而我獨不渡。《詩·邶風·匏有苦葉》:“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須我友。”毛傳:“卬,我也。”鄭玄箋:“人皆涉,我友未至。我獨待之而不涉。以言室家之道,非得所適貞女不行,非得禮義昏姻不成。”后用以比喻自有主張,不隨便附和。
- 成語出處:
- 《詩·邶風·匏有苦葉》:“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須我友。”毛傳:“卬,我也。”鄭玄箋:“人皆涉,我友未至。我獨待之而不涉。以言室家之道,非得所適貞女不行,非得禮義昏姻不成。”
-
48
壽陵失步
- 成語拼音:
- shòu líng shī bù
- 成語解釋:
- 《莊子 秋水》:“且子獨不聞壽陵馀子之學行于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后以“壽陵失步”比喻仿效不成,反而喪失了固有技能。
- 成語出處:
- 《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壽陵馀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
49
天不作美
- 成語拼音:
- tiān bù zuò měi
- 成語解釋:
- 天不成全美事。多指要進行的事情因刮風下雨而受到了影響。
- 成語出處:
- 清·唐蕓洲《七劍十三俠》第23回:“哪知天不作美,到了晚上,彤云密布,降下一天大雪。”
-
50
無巧不成話
- 成語拼音:
- wú qiǎo bù chéng huà
- 成語解釋:
- 比喻事情十分湊巧。同“無巧不成書”。
- 成語出處: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6卷:“又道是‘無巧不成話’。”
-
51
無巧不成書
- 成語拼音:
- wú qiǎo bù chéng shū
- 成語解釋:
- 比喻事情十分湊巧。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賣油郎獨占花魁》:“自古道:‘無巧不成書。’恰好有一人從墻下而過。”
-
52
斷杼擇鄰
- 成語拼音:
- duàn zhù zé lín
- 成語解釋:
- 孟母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廢學業,用被割斷的紗不成布來做比喻;孟母三遷居處,選擇良好的環境,來影響孟子的成長。
- 成語出處:
- 漢 劉向《列女傳 母儀傳》:“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學,若吾斷斯織也。'”
-
53
邯鄲學步
- 成語拼音:
- hán dān xué bù
- 成語解釋:
- 邯鄲:戰國時趙國的都城;步:邁步走路。步伐;相傳戰國時趙國人走路的步伐、姿勢特別優美大方;威武好看。燕國壽陵地方有幾個年輕人結伴到趙國去學習邯鄲人的走路姿勢。結果不但沒有把趙國人的走路姿勢學到手;反而連自己原來的走法也忘記了;只好爬著回去。比喻模仿別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丟掉了。
- 成語出處:
- 莊周《莊子 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余子之學行于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
54
龍多乃旱
- 成語拼音:
- lóng duō nǎi hàn
- 成語解釋:
- 喻人多互相依賴,反而辦不成事。
- 成語出處:
- 宋·李季可《松窗百說·恃眾》:“今不救之,罪分于眾而難責,則皆莫之顧,況橫身犯眾,為人肩利害事耶?諺所謂龍多乃旱是也。”
-
55
買賣不成仁義在
- 成語拼音:
- mǎi mài bù chéng rén yì zài
- 成語解釋:
- 雖然買賣沒有做成,彼此間的感情還存在
- 成語出處:
- 梁斌《紅旗譜》第一卷:“嫌人家來做買賣,買賣不成仁義在,打倒人家干嗎?”
-
56
泣不成聲
- 成語拼音:
- qì bù chéng shēng
- 成語解釋:
- 泣:低聲哭。哭得噎住了;連聲音也發不出來。形容極度悲傷。
- 成語出處:
- 漢 趙曄《吳越春秋 越王無余外傳》:“堯崩,禹服三年之喪,如喪考妣,晝夜哭泣,氣不屬聲。”
-
57
樗櫟庸材
- 成語拼音:
- chū lì yōng cái
- 成語解釋:
- 樗櫟:不成材的樹木。比喻平庸無用的人。常用作謙詞。
- 成語出處:
- 唐 楊炯《顯川縣令李公墓志銘》:“炯樗櫟庸材,瓶筲小器,仰惟先支,叨雅契于金環;俯逮婚姻,荷深知于玉潤。”
-
58
謀道作舍
- 成語拼音:
- móu dào zuò shě
- 成語解釋:
- 造房子請教路人。比喻人多嘴雜,意見紛紛,辦不成事。
- 成語出處:
- 宋·宋祁《雜說》:“謀道作舍,三年弗架。”
-
59
筑舍道傍
- 成語拼音:
- zhù shè dào bàng
- 成語解釋:
- 傍:通“旁”。在路旁蓋房子,同路人討論事情。比喻人多口雜,辦不成事
- 成語出處:
-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七年》:“此所謂筑舍道傍,無時可成。”
-
60
不喑不聾,不成姑公
- 成語拼音:
- bù yīn bù lóng,bù chéng gū gōng
- 成語解釋:
- 姑公:婆婆,公公。指作為一家之主,對下輩的過失要能裝糊涂
- 成語出處:
- 《釋名·釋首飾》:“不喑不聾,不成姑公。”
* 關于不成的成語 形容不成的成語 描述不成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