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不成的成語 (80個)
-
61
不成器
- 成語拼音:
- bù chéng qì
- 成語解釋:
- 器:指人的度量、才干。不能成為有用的器物。多用以指人氣質平庸,不能有所成就,沒有什么出息。有時也指不學好,自甘墮落。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
62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 成語拼音:
- bù yǐ guī jǔ,bù chéng fāng yuán
- 成語解釋:
- 規:圓規;矩:曲尺。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則
- 成語出處:
- 戰國 鄒 孟軻《孟子 離婁上》:“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
63
畫虎不成反類犬
- 成語拼音:
- huà hǔ bù chéng fǎn lèi quǎn
- 成語解釋:
-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同“畫虎不成反類狗”。
- 成語出處:
- 唐 劉知幾《史通 六家》:“如君懋《隋書》,雖欲祖述商周,憲章虞夏,觀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語》、臨川《世說》,可謂畫虎不成反類犬也。”
-
64
學書學劍
- 成語拼音:
- xué shū xué jiàn
- 成語解釋:
- 學文練武。語出《史記·項羽本紀》:“學書不成,去,學劍。”
- 成語出處:
- 語出《史記·項羽本紀》:“學書不成,去,學劍。”
-
65
右手畫圓,左手畫方
- 成語拼音:
- yòu shǒu huà yuán,zuǒ shǒu huà fāng
- 成語解釋:
- 比喻用心不專,什么事也辦不成。也形容心思聰明,動作敏捷。
- 成語出處:
- 《韓非子 功名》:“右手畫圓,左手畫方,不能兩成。”
-
66
功不成,名不就
- 成語拼音:
- gōng bù chéng,míng bù jiù
- 成語解釋:
- 就:成。比喻事情沒成功,沒有撈到什么好處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99回:“若是老爺就是這樣做去,到了功不成,名不就的時候,老爺說奴才沒有良心……不告訴老爺。”
-
67
畫虎類狗
- 成語拼音:
- huà hǔ lèi gǒu
- 成語解釋:
- 類:象。畫老虎不成,卻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馬援傳》:“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
-
68
畫龍不成反為狗
- 成語拼音:
- huà lóng bù chéng fǎn wéi gǒu
- 成語解釋:
-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同“畫虎不成反類狗”。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 儒林傳上 孔僖》:“[僖與崔駰]同游太學,習《春秋》。因讀吳王夫差時事,僖廢書嘆曰:‘若是,所謂畫龍不成反為狗者。’”
-
69
事無三不成
- 成語拼音:
- shì wú sān bù chéng
- 成語解釋:
- 謂辦事非經多次努力不會輕易成功。
- 成語出處: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八十三回:“常言道,事無三不成,你進洞兩遭了,再進去一遭,管情救出師父來也。”
-
70
玉不琢,不成器
- 成語拼音:
- yù bù zhuó,bù chéng qì
- 成語解釋:
- 琢:雕。玉石不經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學習就不能有成就。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
71
一絲不線,單木不林
- 成語拼音:
- yī sī bù xiàn,dān mù bù lín
- 成語解釋:
- 一根絲不能織成線,一棵樹不能形成林。比喻一個人力量單薄,辦不成事
- 成語出處: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八回:“這福兒一絲不線,單木不林,也覺讀的慢懈。”
-
72
一物不成,兩物見在
- 成語拼音:
- yī wù bù chéng,liǎng wù xiàn zài
- 成語解釋:
- 見:通“現”。指一件買賣不成功,但雙方錢物仍在,沒有損失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2回:“和你往日無冤,近日無仇。一物不成,兩物見在,沒來由殺你做甚么!”
-
73
政以賄成
- 成語拼音:
- zhèng yǐ huì chéng
- 成語解釋:
- 形容舊社會政治腐敗,官場黑暗,不行賄就辦不成事。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十年》:“今自王叔之相也,政以賄成,而刑放于寵。”
-
74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 成語拼音:
- chéng rén bù zì zài,zì zài bù chéng rén
- 成語解釋:
- 人要有成就,必須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 成語出處:
-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第九卷:“諺云:‘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此言雖淺,然實切至之論,千萬勉之。”
-
75
畫虎成狗
- 成語拼音:
- huà hǔ chéng gǒu
- 成語解釋:
- 畫老虎不成,卻成了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馬援傳》:“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
-
76
畫虎刻鵠
- 成語拼音:
- huà hǔ kè hú
- 成語解釋:
- ①比喻好高鶩遠,終無成就。②比喻好事做不成,反變了壞事。
- 成語出處:
- 《東觀漢記 馬援傳》:“與兄子嚴敦書曰:‘學龍伯高不就,猶為謹飭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
-
77
刻鵠類鶩
- 成語拼音:
- kè hú lèi wù
- 成語解釋:
- 刻:刻畫;鵠:天鵝;類:似,象;鶩:鴨子。畫天鵝不成,仍有些象鴨子。比喻模仿的雖然不逼真,但還相似。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馬援傳》:“效伯高不得,猶為謹敕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效季良不成,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
-
78
畫虎不成
- 成語拼音:
- huà hǔ bù chéng
- 成語解釋:
- 畫老虎畫不好(畫得像只狗)。比喻好高騖遠;一無所成;反貽笑柄。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東觀漢記》:“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
-
79
學書不成,學劍不成
- 成語拼音:
- xué shū bù chéng,xué jiàn bù chéng
- 成語解釋:
- 學習書法沒學好,學習劍術也沒學到手。指學習一無所成。
- 成語出處:
- 《史記·項羽本紀》:“項籍(羽)少,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
-
80
一事無成
- 成語拼音:
- yī shì wú chéng
- 成語解釋:
- 連一樣事情都沒有做成。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無成就。
- 成語出處:
- 唐 白居易《除夜寄微之》:“鬢毛不覺白毿毿,一事無成百不堪。”
* 關于不成的成語 形容不成的成語 描述不成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