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不死民的成語 (6個)
-
1
民不畏死
- 成語拼音:
- mín bù wèi sǐ
- 成語解釋:
- 畏:懼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氣慨。
- 成語出處:
- 《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
2
史策丹心
- 成語拼音:
- shǐ cè dān xīn
- 成語解釋:
- 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
- 成語出處:
- 元·脫脫《宋史·文天祥傳》:“人士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3
哀哀父母
- 成語拼音:
- āi āi fù mǔ
- 成語解釋:
- 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時在暴政下人民終年在外服勞役,對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 成語出處:
- 《詩經 小雅 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
4
齊王舍牛
- 成語拼音:
- qí wáng shě niú
- 成語解釋:
- 《孟子·梁惠王上》:“王(齊宣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后以“齊王舍牛”比喻帝王對臣民懷有惻隱之心。
- 成語出處:
- 《孟子·梁惠王上》:“王(齊宣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
-
5
萬馬皆喑
- 成語拼音:
- wàn mǎ jiē yīn
- 成語解釋:
- 喑:啞,失音。形容人民沉默不語。也比喻死氣沉沉的局面
- 成語出處:
- 宋·蘇軾《三馬圖贊》序:“時西域貢馬……振鬣長鳴,萬馬皆喑。”
-
6
一板一眼
- 成語拼音:
- yī bǎn yī yǎn
- 成語解釋:
- 板;眼:民族音樂和戲曲中的節拍;比喻做事有條理;合規矩;不馬虎。也比喻做事死板;不知靈活變動。
- 成語出處:
- 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二卷第九章:“望著季交恕,一板一眼地說。”
* 關于不死民的成語 形容不死民的成語 描述不死民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