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怎么讀 死的意思

漢字 | 死 |
---|---|
讀音 |
|
注音 | ㄙˇ |
部首 | [歹] 歹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6 部外:2 |
異體字 | 尸 ?? ?? ?? ?? ?? ?? ?? ?? ?? ??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6B7B |
其它編碼 | 五筆:gqxb|gqxv 倉頡:mnp 鄭碼:arrr 四角:10212 |
筆順編碼 | 135435 |
筆順筆畫 | 一ノフ丶ノフ |
筆順名稱 | 橫 撇 橫撇/橫鉤 點 撇 豎彎鉤 |
死字的意思
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對):死亡。死人。這棵樹死了。死棋。死火山。
2.不顧生命;拼死:死戰。死守。
3.至死,表示堅決:死不認輸。死也不松手。
4.表示達到極點:笑死人。高興死了。死頑固。
5.不可調和的:死敵。死對頭。
6.固定;死板;不活動:死腦筋。死心眼。死規矩。死水。開會的時間要定死。
7.不能通過:死胡同。死路一條。把漏洞堵死。
死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死
sǐ ㄙˇ
喪失生命,與“生”、“活”相對:死亡。死訊。死刑。死囚。死棋。死地。生離死別。死有余辜。 不顧生命:死志(犧牲生命的決心)。死士(敢死的武士)。死戰。 固執,堅持到底:死心塌地。死賣力氣。 無知覺:睡得死。 不活動,不靈活:死結。死理。死板。 不通達:死胡同。死路一條。 過時,失去作用:死文字。 極,甚:樂死人。英語 die; dead; death
德語 sterben (V)?,starr, unflexibel
法語 mourir,à mort,extrêmement,mort,rigide
死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死 sǐ
〈動〉
(1) (會意。小篆字形。右邊是人,左邊是“歺”( è),殘骨,指人的形體與魂魄分離。本義:生命終止)
(2) 同本義 [die;decease;expire;pass away; beyond]
死,民之卒事也。——《說文》
死者,人之終也。——《列子·天瑞》
庶人曰死。——《禮記·曲禮》
沁人曰死。——《禮記·檀弓》
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奮心。——《左傳·哀公十六年》
楚令尹死。—《左傳·昭公二十三年》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幾矣!——宋· 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亡何國變,寧南死。—— 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3) 又如:死生(死亡和生存);死過(死去,去世);死限(死期,壽命的期限);死卻(死去;死掉);死不殘(半死不活;不中用);死去還魂(死去活來);死費盡殘(半死不活);死數里算帳(離死期不遠);死耗(死亡的消息);死君(死去的國君)
(4) 為某事或某人而犧牲性命 [lay down one’s life for]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史記·陳涉世家》
(5) 又如:死義(為信守節義而死);死難;死節(以一死保全節操);死士(誓死效勞之士)
(6) 窮,盡 [end]
戰余落日黃,軍敗鼓聲死。——常建《吊王將軍墓》
訛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后漢書》
(7) 拼死,拼命 [risk one’s life;to the death]
于是乃廢文任武,厚養死士,綴甲厲兵,效勝于戰場。——《戰國策·秦策》
上欲陵死戰,召 陵母及婦,使相者視之,無死喪色。——《漢書·李廣傳》
(8) 又如:死戰:死守;死殺(死命拼殺)
(9) 固守;抱著不放 [cling to]。如:心還沒死;你就死了這條心吧
詞性變化
◎ 死 sǐ
〈形〉
(1) 死板,不靈活 [fixed;dead;stagnant]
人畫竹梢死羸垂,蕭畫枝活葉葉動。——白居易《畫竹歌》
(2) 又如:死水;死法(固定、死板的方法);死心眼;死畫(呆板而不具靈性的畫);死規矩;死教條;死口(不可改變的話);死格(死板的格式);死辦法;死臨侵(亦作“死淋侵。”死呆呆毫無生氣的樣子)
(3) 不可調和的 [implacable;deadly]。如:死對頭;死敵;死讎仇(死對頭)
(4) 不能通過的 [impassable;closed]。如:把漏洞堵死;死胡同;死角;死路
(5) 牢牢固定的;移動不了或極難移動的 [fast]
與頓丘 李獎一面,便定死交。——《北齊書·宋游道傳》
(6) 又如:死扣兒;窗子釘死了;死結;死心搭地(死心落地。不作他想,實心實意);死樁(死木頭;木頭疙瘩)
(7) 表示愛憐的 [dear]。如:死丫頭,你快過來
(8) 無用的。詈詞 [useless]。如:死狗;死公;死貨(無用的人);死老頭子
◎ 死 sǐ
〈副〉
(1) 甚;極 [extremely;do death]
這添添小哥哥,今年十三歲,天生的甚是聰明,父親歡喜死他。—— 楊文奎《兒女團圓》
(2) 又如:死急(極其急迫);死要面子;高興死了;累得要死;累死了;死沉;高興死了
◎ 死 sǐ
〈名〉
(1) 死刑 [capital punishment]
君子以議獄緩死。——《易·中孚》
(2) 尸體 [corpse]
生拘白乞而問 白公之死焉。——《左傳·哀公十六年》
漢遣使三輩至 唐居,求 谷吉等死。——《漢書·陳湯傳》
安所求子死?——《漢書·尹賞傳》
(3) 主,主管 [chief;in charge of]
一愛相若,其類在死也。——《墨子》
死字的辭典解釋
喪失生命。與「活」相對。如:「死于非命」、「人死不能復生」。
斷絕、放棄。如:「死心」。《莊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
為某人或某事犧牲生命。如:「死難」、「死節」。《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鄉利倍義乎?」晉·陶淵明〈詠荊軻〉詩:「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
形喪失生命的。如:「死狗」。
失去作用或效力的。如:「死會」、「死棋」、「死井」。
不通達的或不活動的。如:「死巷」、「死水」、「死結」。
呆板、不靈活。如:「死板」、「死腦筋」。
既定而不可改變的。如:「死法子」、「死規矩」。
咒罵的話,亦表示親暱的意思。如:「死鬼」、「死老頭」。
副拚命的。如:「死守」、「死戰」。
非常、極甚。表示程度達到極點。如:「怕死了」、「熱死了」、「笑死了」。
堅決、固執或不知變通。如:「死記」、「死不肯說」、「死不承認」、「死賣力氣」、「死抓不放」。
固定而不能活動。如:「抽屜給釘死了。」、「給自己留點轉圜的余地,別把話說死了。」
阻滯不通。如:「堵死了」。
毫無知覺,像死的樣子。如:「他睡得真死。」
康熙字典解釋
死【辰集下】【歹部】 康熙筆畫:6畫,部外筆畫:2畫
〔古文〕????《廣韻》息姊切《集韻》《韻會》《正韻》想姊切,??斯上聲。《白虎通》死之言澌,精氣窮也。《釋名》死者,澌也,若冰釋澌然盡也。《莊子·知北遊》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爲生,散則爲死。《關尹子·四符篇》生死者,一氣聚散耳。《禮·曲禮》庶人曰死。《禮·檀弓》君子曰終,小人曰死。
又《周禮·天官·疾醫註》少曰死,老曰終。
又《山海經》有不死國,在南海大荒中。《郭璞贊》赤泉駐年,神木養命。稟此遐齡,悠悠無竟。
又圓丘山有不死樹。《郭璞贊》萬物暫見,人生如寄。不死之樹,壽蔽天地。
又《山海經》流沙之東,黑水之閒,有不死山。
又《劉孟會云》祖州海島產不死草,一株可活一人。
又姓。自、死、獨、膊,代北四姓也。見《氏族略》。
又葉息利切,音四。《宋玉·九辯》願徼??而有待兮,泊莽莽與埜艸同死。葉上至。《說文》從人作??。
又??,同。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死【卷四】【死部】
澌也,人所離也。從歺從人。凡死之屬皆從死。??,古文死如此。息姊切〖注〗??、??,亦古文死。
說文解字注
(死)澌也。水部曰。澌、水索也。方言。澌、索也。盡也。是澌爲凡盡之偁。人盡曰死。死澌異部曡韻。人所離也。形體與?魄相離。故其字從歺人。從??人。息姊切。十五部。凡死之屬皆從死。
((圖164A-01))古文死如此。從古文??、古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