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不露鋒芒的成語 (11個)
-
1
不露鋒芒
- 成語拼音:
- bù lù fēng máng
- 成語解釋:
- 鋒:兵刃;芒:植物的尖刺。不顯露出銳氣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將自己的才能、抱負等加以掩飾。
- 成語出處:
- 宋 呂祖謙《呂東萊文集 雜說》第20卷:“語有力而不露鋒芒者,善言也。”
-
2
藏鋒斂鍔
- 成語拼音:
- cáng fēng liǎn è
- 成語解釋:
- 鍔:劍刃。比喻人不露鋒芒。《野叟曝言》一三回:“大智若愚,大勇若怯,不是要埋冤他,正深愛著他,要他藏鋒斂鍔,以成大器。”
- 成語出處:
- 明·李東陽《麓堂詩話》:“予獨謂高牙大纛,堂堂正正,攻堅而折銳,則劉有一日之長。若藏鋒斂鍔,出奇制勝,……則於虞有取焉。”
-
3
藏鋒斂銳
- 成語拼音:
- cáng fēng liǎn ruì
- 成語解釋:
- 比喻不露鋒芒。同“藏鋒斂鍔”。
- 成語出處:
- 清 李漁《比目魚 竊發》:“俺山大王前次出兵……被他伏下火攻,燒壞我許多猛獸,只得逃入深山,藏鋒斂銳,休息了半年,才覺得精還力復。”
-
4
藏鋒斂穎
- 成語拼音:
- cáng fēng liǎn yǐng
- 成語解釋:
- 比喻不露鋒芒。同“藏鋒斂鍔”。
- 成語出處:
- 元 戴表元《送吳州判還番陽詩序》:“及乎藏鋒斂穎,韜潛謹飭……潔身寡過,而求自免也。”
-
5
鋒芒不露
- 成語拼音:
- fēng máng bù lù
- 成語解釋:
- 鋒芒:刀劍的尖端,比喻顯露出來的才干或心機;露:顯露。有才干或心機卻不外露。形容滿腹才干或心機,表面上看不出來。
- 成語出處:
- 宋 沉括《夢溪筆談補》:“宋寇準拜相時,朝廷所下詔書有:'能斷大事,不拘小節;有干將之器,不露鋒芒,懷照物之明,而能包納。”
-
6
渾俗和光
- 成語拼音:
- hún sú hé guāng
- 成語解釋:
- 渾俗:與世俗混同;和光:混合所有光彩。比喻不露鋒芒,與世無爭。也比喻無能,不中用。
- 成語出處:
- 先秦 李耳《老子》:“挫其銳,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塵。”
-
7
如錐畫沙
- 成語拼音:
- rú zhuī huà shā
- 成語解釋:
- 象用錐子在沙上畫出來似的。形容書法筆力勻整而不露鋒芒。
- 成語出處:
- 宋·姜夔《續書譜·用筆》:“用筆……如錐畫沙……欲其勻面藏鋒。”
-
8
大辯若訥
- 成語拼音:
- dà biàn ruò nè
- 成語解釋:
- 訥:語言遲鈍,不善于講話。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辯的人發言持重,不露鋒芒。
- 成語出處:
- 《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真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
9
混俗和光
- 成語拼音:
- hùn sú hé guāng
- 成語解釋:
- 同于塵俗,不露鋒芒。謂不求特異,與世無爭。
- 成語出處:
- 明·無名氏《李云卿》第一折:“貧僧混俗和光,常于鬧市之中,口發狂言,串拖二八金錢,每與孩童嬉戲游玩,人皆見而惡之。”
-
10
養晦韜光
- 成語拼音:
- yǎng huì tāo guāng
- 成語解釋:
- 謂隱藏行跡和才能,不露鋒芒。
- 成語出處:
- 清·王韜《淞濱瑣話·羅浮幻跡》:“茍能養晦韜光,始許了卻前緣,重聯仙侶。”
-
11
忍俊不禁
- 成語拼音:
- rěn jùn bù jīn
- 成語解釋:
- 忍俊:原指抑制鋒芒外露;后指含笑。禁:止。不能克制自己;忍不住發笑。
- 成語出處:
- 唐 崔致遠《答徐州時溥書》:“足下去年,忍俊不禁,求榮頗切。”
* 關于不露鋒芒的成語 形容不露鋒芒的成語 描述不露鋒芒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