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關于中醫的成語 (10個)

    1

    望聞問切

    成語拼音:
    wàng wén wèn qiē
    成語解釋:
    用語。望,指觀氣色;聞,指聽聲息;問;指詢問癥狀;切;指摸脈象。合稱四診。
    成語出處:
    《古今統》:“望聞問切四字,誠為之綱領。”
    2

    無病自炙

    成語拼音:
    wú bìng zì jiǔ
    成語解釋:
    灸:灼,多指用艾葉等灼燒身體某一部分的療方法。比喻自找苦吃或自尋煩腦。
    成語出處:
    《莊子·盜跖》:“柳下季曰:‘跖得無逆汝意若前乎?’孔子曰:‘然,丘所謂無病而自炙也。’”
    3

    先天不足

    成語拼音:
    xiān tiān bù zú
    成語解釋:
    先天:指人或動物在母腹的孕育時期;與“后天”相對。原指人或動物生下來體質就不好。后也指事物的根基差。
    成語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小弟聞得仙人與虛合體,日無影;又老人之子,先天不足,亦或日無影。”
    4

    君臣佐使

    成語拼音:
    jūn chén zuǒ shǐ
    成語解釋:
    原指君主、臣僚(文武官員)、僚佐(輔助別人的人)、使者(奉命辦事的人)四種人;他們在一國之內;分別起著不同的作用。后來也用以比喻處方各味藥的不同性質和作用。
    成語出處:
    《神農本草經》:“上藥一百二十種為君,主養命;藥一百二十種為臣,主養性;下藥一百二十種為佐使,主治病;用藥須合君臣佐使。”
    5

    六陽會首

    成語拼音:
    liù yáng huì shǒu
    成語解釋:
    術語,六陽脈集在頭部。指頭
    成語出處:
    元·高文秀《澠池會》第二折:“對著眾官人在此,我這一去,若有些兒差失呵,我輸我這六陽會首。”
    6

    不按君臣

    成語拼音:
    bù àn jūn chén
    成語解釋:
    處方,以君臣相配為原則。君是主藥,臣是輔藥。不按君臣,就是違
    成語出處:
    《水滸傳》第一一一回:“解寶身邊取出不按君臣的藥頭,張人眼慢,放在酒壺里。”
    7

    狗皮膏藥

    成語拼音:
    gǒu pí gāo yào
    成語解釋:
    用狗皮膏藥消腫止痛。比喻騙人的貨色
    成語出處:
    劉復《自序》:“再往下說,那就是信口開河,不如到廟會上賣狗皮膏藥去!”
    8

    神圣工巧

    成語拼音:
    shén shèng gōng qiǎo
    成語解釋:
    對望、聞、問、切四種方法的別稱。
    成語出處:
    《難經·神圣工巧》:“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圣’,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脈而知之謂之‘巧’。”
    9

    外感內傷

    成語拼音:
    wài gǎn nèi shāng
    成語解釋:
    謂外感風邪,內有郁積而致病。②比喻內外煎迫。
    成語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次日便覺得有些鼻塞聲重,胸悶頭暈,懨懨的就成了一個外感內傷的病。”
    10

    外感內滯

    成語拼音:
    wài gǎn nèi zhì
    成語解釋:
    滯:滯留。術語,因風寒暑熱而得病叫外感,濕熱內伏稱內滯。比喻內外交攻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1回:“小姐的病是外感內滯。”
    * 關于中醫的成語 形容中醫的成語 描述中醫的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