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主意的成語 (66個)
-
1
拿定主意
- 成語拼音:
- ná dìng zhǔ yì
- 成語解釋:
- 下定決心,抉擇做什么事
- 成語出處: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7回:“卻又一片深心,打了個呼牛也可,呼馬也可的主意,任是誰說什么,我只拿定主意,干我的大事去。”
-
2
打定主意
- 成語拼音:
- dǎ dìng zhǔ yì
- 成語解釋:
- 下定決心,抉擇做什么事
- 成語出處:
- 曾樸《孽海花》第七回:“打定主意,就把自己狎妓曠職的緣由,詳細敘述,參了一本,果然奉旨革職。”
-
3
二意三心
- 成語拼音:
- èr yì sān xīn
- 成語解釋:
- 形容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或意志不堅定
- 成語出處:
- 元 楊梓《豫讓吞炭》第四折:“你道順德者吉,逆天者兇,我怎肯二意三心,背義忘恩,有始無終。”
-
4
六神無主
- 成語拼音:
- liù shén wú zhǔ
- 成語解釋:
- 六神:道家指主宰人心、肺、肝、腎、脾、膽的神;無主:沒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形容心慌意亂;驚慌失措。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嚇得知縣已六神無主,還有甚心腸去吃酒。”
-
5
阿意順旨
- 成語拼音:
- ē yì shùn zhì
- 成語解釋:
- 阿意:迎合他人心意;順旨:順從君主意圖。曲意逢迎,順從君主的意圖
- 成語出處:
- 宋 王楙《野客叢書 漢人規戒》:“漢人于交友故舊,動存規戒,其不肯阿意順旨,以限于非義,此風凜然可喜。”
-
6
唯唯諾諾
- 成語拼音:
- wéi wéi nuò nuò
- 成語解釋:
- 形容自己沒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順聽從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諾諾,先意承旨,觀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
7
一言抄百總
- 成語拼音:
- yī yán chāo bǎi zǒng
- 成語解釋:
- 抄:包括;百總:全部。一句話包括了全部,再也不改變。指打定了主意
- 成語出處: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回:“那知他打定了九牛拉不轉的主意,一言抄百總,任是誰說,算是去定了。”
-
8
見異思遷
- 成語拼音:
- jiàn yì sī qiān
- 成語解釋:
- 異:另外的;別的;遷:改變;變動。看到不同的事物就改變主意。指意志不堅定;喜愛不專一。
- 成語出處:
- 先秦 管仲《管子 小匡》:“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
9
心慌意亂
- 成語拼音:
- xīn huāng yì luàn
- 成語解釋:
- 心里慌亂;沒有主意。
- 成語出處: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孩兒自從接了電報之后,心慌意亂。”
-
10
六神不安
- 成語拼音:
- liù shén bǔ ān
- 成語解釋:
- 六神:道家認為人的心、肺、肝、腎、脾、膽各有神靈主宰,稱為六神。形容驚慌著急,沒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 成語出處:
- 宋 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三十二:“凡人臥,頭邊勿安放火爐,令人六神不安。”
-
11
主心骨
- 成語拼音:
- zhǔ xīn gǔ
- 成語解釋:
- 可以倚仗、做為憑借或起核心作用的人或事物。也指主見,主意
- 成語出處:
- 馮志《敵后武工隊》第23章:“從面容上看,松田像是有了主心骨。”
-
12
包藏禍心
- 成語拼音:
- bāo cáng huò xīn
- 成語解釋:
- 包藏:暗藏;禍心:害人之心。表示心里藏著壞主意;懷著害人的意圖。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元年》:“小國無罪,恃實其罪。將恃大國之安靖已,而無乃包藏禍心以圖之。”
-
13
阿諛順旨
- 成語拼音:
- ē yú shùn zhì
- 成語解釋:
- 阿諛:曲意逢迎;順旨:順從君主意圖。曲意逢迎,順從君主的意圖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嚴光傳》:“懷仁輔義天下悅,阿諛順旨要領艷。”
-
14
借箸代籌
- 成語拼音:
- jiè zhù dài chóu
- 成語解釋:
- 原意是借你前面的的筷子來指畫當前的形勢。后比喻從旁為人出主意,計劃事情。
- 成語出處:
- 《史記·留侯世家》:“請借前箸以籌之。”
-
15
言聽計從
- 成語拼音:
- yán tīng jì cóng
- 成語解釋:
- 聽:聽從;從:依從。說的話都相信;出的主意、計謀都采納。形容對某個人十分信任。也作“言聽計用”。
- 成語出處:
- 《魏書 崔浩傳》:“屬太宗為政之秋,值世祖經營之日,言聽計從,寧廓區夏。”
-
16
朝秦暮楚
- 成語拼音:
- zhāo qín mù chǔ
- 成語解釋:
- 早上侍奉秦國;晚上倒向楚國。比喻主意不定;反復無常。
- 成語出處:
- 明 畢魏《竹葉舟》:“因見貴戚王愷,富堪敵國,比太仆更覺奢華,為此我心未免朝秦暮楚。”
-
17
詭變多端
- 成語拼音:
- guǐ biàn duō duān
- 成語解釋:
- 詭變:狡詐多變;端:項目,點。形容壞主意很多。
- 成語出處:
- 宋 蘇轍《論呂惠卿》:“懷張湯之辯詐,兼盧杞之奸兇,詭變多端。”
-
18
詭計多端
- 成語拼音:
- guǐ jì duō duān
- 成語解釋:
- 詭計:欺詐的計謀;端:事物的另一頭;一方面。狡詐的計謀是多方面的。形容壞主意很多。
- 成語出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17回:“緒曰:‘維詭計多端,詐取雍州。’”
-
19
鬼計多端
- 成語拼音:
- guǐ jì duō duān
- 成語解釋:
- 謂狡詐的計策很多,壞主意多。
- 成語出處:
- 《三俠五義》第四十回:“暗含著惡態,疊暴著環睛,明露著鬼計多端。”鬼,一本作“詭”。
-
20
鬼使神差
- 成語拼音:
- guǐ shǐ shén chāi
- 成語解釋:
- 鬼神暗中支配著。比喻行動不由自主;事出意外。
- 成語出處:
- 元 關漢卿《蝴蝶夢》第四折:“也不是提魚穿柳歡心大,也不是鬼使神差。”
* 關于主意的成語 形容主意的成語 描述主意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