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仁義的成語 (26個)
-
1
仁義之師
- 成語拼音:
- rén yì zhī shī
- 成語解釋:
- 師:軍隊。伸張仁愛正義討伐邪惡的軍隊。亦作“仁義之兵”。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一五回:“吾欲興仁義之師,伐無道之主,汝安敢逆吾意!”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十九回:“君候起仁義之師,吊民伐罪,四海引領而望,孰不歸心?”
-
2
大仁大義
- 成語拼音:
- dà rén dà yì
- 成語解釋:
- 形容為人寬厚,尊崇仁義。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至于劉琮降(曹)操,豫州(劉備)實不知;且又忍乘亂奪同宗之基業,此真大仁大義也。”
-
3
假仁假義
- 成語拼音:
- jiǎ rén jiǎ yì
- 成語解釋:
- 假:虛假;仁:仁愛;義:道義。指假裝的仁義道德。
- 成語出處:
- 宋 朱熹《朱子全書 歷代一 唐》:“漢高祖私意分數少,唐太宗一切假仁假義以行其私。”
-
4
你不仁,我不義
- 成語拼音:
- nǐ bù rén,wǒ bù yì
- 成語解釋:
- 你不講仁義道德,我也就不道義了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回:“他無仁,我無義。公子必欲免禍,非行大事不可。”
-
5
槌仁提義
- 成語拼音:
- chuí rén tí yì
- 成語解釋:
- 拋棄仁義。
- 成語出處:
-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周方槌仁提義,廢禮絕樂,欲以一人私臆,掃百代名教而空之。”
-
6
蹈仁履義
- 成語拼音:
- dǎo rén lǚ yì
- 成語解釋:
- 遵循仁義之道。
- 成語出處:
- 《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論安老爺這個人蹈仁履義,折矩周規,不得不謂之醇儒。”
-
7
含仁懷義
- 成語拼音:
- hán rén huái yì
- 成語解釋:
- 謂有仁義之德。
- 成語出處:
- 漢·劉向《說苑·辨物》:“故麒麟麕首牛尾,圓頂一角,含仁懷義。”
-
8
絕仁棄義
- 成語拼音:
- jué rén qì yì
- 成語解釋:
- 絕、棄:放棄。指放棄世俗倡導的仁義,回復到人的本性。這是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
- 成語出處:
- 《老子》第十九章:“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德。”
-
9
履仁蹈義
- 成語拼音:
- lǚ rén dǎo yì
- 成語解釋:
- 履、蹈:執行。指履行仁義之道。
- 成語出處:
- 三國·魏·應璩《薦和慮則箋》:“質性純粹,體度貞正,履仁蹈義,動循軌禮。”
-
10
沒仁沒義
- 成語拼音:
- méi rén méi yì
- 成語解釋:
- 沒有一點仁義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二卷:“似你這般沒仁沒義的,死了一個,又討一個,出了一個,又納了一個。”
-
11
沐仁浴義
- 成語拼音:
- mù rén yù yì
- 成語解釋:
- 謂受仁義的熏陶。
- 成語出處:
- 清·吳定《示諸生書》:“自《宋史》創立道學之徒,以尊濂、洛、關、閩諸賢,一時從其游者,罔非沐仁浴義,暗然為心性之謀,何其盛也。”
-
12
仁義君子
- 成語拼音:
- rén yì jūn zǐ
- 成語解釋:
- 原指好心腸的正派人,后泛指能熱心幫助別人的人。
- 成語出處:
- 《晉書·刑法志》:“戮過其罪,死不可生,縱虐于此,歲以巨計,此乃仁義君子所不忍聞,而況行之于政乎?”
-
13
殘虐不仁
- 成語拼音:
- cán nüè bù rén
- 成語解釋:
- 仁:仁愛。兇惡暴虐不講仁義
- 成語出處: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32回:“再說那山東魯王劉豫守在山東,殘虐不仁,詐害良民,也非止一端。”
-
14
殘忍不仁
- 成語拼音:
- cán rěn bù rén
- 成語解釋:
- 殘忍:兇暴;仁:仁愛。兇惡暴虐不講仁義
- 成語出處: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董卓傳》:“卓性殘忍不仁,遂以嚴刑脅眾。”
-
15
施仁布德
- 成語拼音:
- shī rén bù dé
- 成語解釋:
- 指實行仁義,布施恩德,多行善事。亦作“施恩布德”。
- 成語出處:
- 元·無名氏《看錢奴》楔子:“則俺這家豪富祖先積,他為甚施仁布德,也則要搏一個孝子和賢妻。”
-
16
安宅正路
- 成語拼音:
- ān zhái zhèng lù
- 成語解釋:
- 比喻仁義。謂以仁居心,以義行事。
- 成語出處:
- 《孟子·離婁上》:“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
17
出奴入主
- 成語拼音:
- chū nú rù zhǔ
- 成語解釋:
- 唐韓愈《原道》:“其言道德仁義者,不入于楊,則入于墨,不入于老,則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后以“出奴入主”謂挾門戶成見。
- 成語出處:
- 唐·韓愈《原道》:“其言道德仁義者,不入於楊,則入於墨,不入於老,則入於佛;入於彼,必出於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
-
18
膏粱文繡
- 成語拼音:
- gāo liáng wén xiù
- 成語解釋:
- 指富貴人家的奢華生活。亦泛指精細貴重的東西。語本《孟子·告子上》“《詩》云:‘既醉以酒,既飽以德。’言飽乎仁義也,所以不原人之膏粱之味也;令聞廣譽施于身,所以不原人之文繡也。”趙岐注:“膏粱,細粱如膏者也;文繡,繡衣服也。”
- 成語出處:
- 語本《孟子 ·告子上》:“《詩》云:‘既醉以酒,既飽以德。’言飽乎仁義也,所以不原人之膏粱之味也;令聞廣譽施于身,所以不原人之文繡也。”岐注:“膏粱,細粱如膏者也;文繡,繡衣服也。
-
19
買賣不成仁義在
- 成語拼音:
- mǎi mài bù chéng rén yì zài
- 成語解釋:
- 雖然買賣沒有做成,彼此間的感情還存在
- 成語出處:
- 梁斌《紅旗譜》第一卷:“嫌人家來做買賣,買賣不成仁義在,打倒人家干嗎?”
-
20
仁義道德
- 成語拼音:
- rén yì dào dé
- 成語解釋:
- 泛指舊時鼓吹的道德規范。
- 成語出處:
- 唐·韓愈《原道》:“后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
* 關于仁義的成語 形容仁義的成語 描述仁義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