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僅有的成語 (15個)
-
1
絕無僅有
- 成語拼音:
- jué wú jǐn yǒu
- 成語解釋:
- 絕:絕對;僅:只。只有這一個;此外不會再有。形容極其少有。
- 成語出處:
- 宋 蘇軾《上皇帝書》:“改過不吝,從善如流,此堯、舜、禹、湯之所勉強而力行,秦漢以來之所絕無而僅有。”
-
2
單夫只婦
- 成語拼音:
- dān fū zhī fù
- 成語解釋:
- 單:單獨;只:獨。指僅有夫妻二人
- 成語出處:
- 北朝·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紅花藍花梔子》:“當有小兒童女百十余群,自來分摘,正須平量中半分取,是以單夫只婦,亦得多種。”
-
3
挈瓶之智,守不假人
- 成語拼音:
- qiè píng zhī zhì,shǒu bù jiǎ rén
- 成語解釋:
- 挈瓶:汲水用的小瓶。僅有一點挈瓶汲水的淺薄見識就能守住汲器不外借。比喻慎其所有,忠于職守
- 成語出處:
- 明·歸有光《乞休申文》:“挈瓶之智,守不假人。”
-
4
色藝絕倫
- 成語拼音:
- sè yì jué lún
- 成語解釋:
- 色藝:容貌和技藝;倫:同類。容貌和技藝超群拔俗,在同類中絕無僅有
- 成語出處:
- 宋·無名氏《李師師外傳》:“師師無所歸,有倡籍李姥者,收養之。比長,色藝絕倫,遂名冠諸坊曲。”
-
5
色藝兩絕
- 成語拼音:
- sè yì liǎng jué
- 成語解釋:
- 色藝:容貌和技藝。姿色和技藝都絕無僅有,非常美妙
- 成語出處:
- 宋·胡仔《囀春鶯》:“王晉卿都尉既喪蜀國,貶均州,姬侍盡逐。有一歌者,號‘囀春鶯’,色藝兩絕。”
-
6
斗南一人
- 成語拼音:
- dǒu nán yī rén
- 成語解釋:
- 斗南:北斗星以南。指天下,海內。指天下絕無僅有的人才。形容品德或才識獨一無二。
- 成語出處:
- 《新唐書·狄仁杰傳》:“狄公之賢,北斗之南,一人而已。”
-
7
單文孤證
- 成語拼音:
- dān wén gū zhèng
- 成語解釋:
- 僅有的證據。意謂不足憑信。
- 成語出處:
-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涑水》:“考服虔之說,又與俗符,賢于杜氏單文孤證矣。”
-
8
孤芳自賞
- 成語拼音:
- gū fāng zì shǎng
- 成語解釋:
- 孤:單獨;唯獨;孤芳:單獨的一支香花。把自己看作是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賞。比喻自命清高;也指脫離群眾;自以為了不起。
- 成語出處:
- 宋 張孝祥《念奴嬌 過洞庭》詞:“應念嶺表經年,孤芳自賞,肝膽皆冰雪。”
-
9
絕甘分少
- 成語拼音:
- jue gan fen shao
- 成語解釋:
- 自己不吃甘美的東西,把僅有的很少的東西分給大家。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司馬遷傳》:“以為李陵與士大夫絕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過也。”
-
10
曠古一人
- 成語拼音:
- kuàng gǔ yī rén
- 成語解釋:
- 曠古:空前;從古到今。自古以來只此一人。形容絕無僅有。
- 成語出處:
-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以其人不稱才試而后驚》:“北面而師之者,可謂曠古一人而已!”
-
11
挈瓶之智,守不假器
- 成語拼音:
- qiè píng zhī zhì,shǒu bù jiǎ qì
- 成語解釋:
- 挈瓶:汲水用的小瓶。僅有一點挈瓶汲水的淺薄見識就能守住汲器不外借。比喻慎其所有,忠于職守
- 成語出處: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田豫傳》:“夫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吾既受之矣,何不急攻乎?”
-
12
挈瓶之知,不失守器
- 成語拼音:
- qiè píng zhī zhī,bù shī shǒu qì
- 成語解釋:
- 挈瓶:汲水用的小瓶。僅有一點挈瓶汲水的淺薄見識就能守住汲器不外借。比喻慎其所有,忠于職守
- 成語出處:
- 西漢·劉向《戰國策·趙策》:“挈瓶之知,不失守器。”
-
13
色藝雙絕
- 成語拼音:
- sè yì shuāng jué
- 成語解釋:
- 色藝:容貌和技藝。姿色和技藝都絕無僅有,非常美妙
- 成語出處:
- 宋·無名氏《李師師外傳》:“為帝言隴西氏色藝雙絕,帝艷心焉。”
-
14
謏聞之陋
- 成語拼音:
- xiǎo wén zhī lòu
- 成語解釋:
- 謏聞:小有名聲。僅有小小的名氣,學識很淺陋
- 成語出處:
- 《明史·王鏊傳》:“數年之后,士類濯磨,必以通經學古為高,脫去謏聞之陋。”
-
15
一琴一鶴
- 成語拼音:
- yī qín yī hè
- 成語解釋:
- 原指宋朝趙抃去四川做官,隨身攜帶的東西僅有一張琴和一只鶴。形容行裝簡少,也比喻為官清廉。
- 成語出處:
- 《宋史 趙抃傳》:“帝曰:‘聞卿匹馬入蜀,以一琴一鶴自隨;為政簡易,亦稱是乎!’”
* 關于僅有的成語 形容僅有的成語 描述僅有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