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倒置的成語 (8個)
-
1
本末倒置
- 成語拼音:
- běn mò dào zhì
- 成語解釋:
- 本:樹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樹梢;比喻事物的枝節;置:放置。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本質的和非本質的弄顛倒了
- 成語出處:
- 金 無名氏《綏德州新學記》:“而牧之者當奉教化宣之于民……然非知治之番,則亦未嘗不本末倒置。”
-
2
冠履倒置
- 成語拼音:
- guān lǚ dào zhì
- 成語解釋:
- 比喻上下位置顛倒,尊卑不分。
- 成語出處:
- 清 趙翼《廿二史札記》第22卷:“明宗之于強藩已多所包容,不能制馭矣。至石晉尤甚,幾有冠履倒置之勢。”
-
3
輕重倒置
- 成語拼音:
- qīng zhòng dào zhì
- 成語解釋:
- 置:放;擺。把重要的和次要的擺顛倒了。
- 成語出處:
- 宋 劉安世《盡言集》:“輕重倒置,有害政體。”
-
4
倒置干戈
- 成語拼音:
- dào zhì gān gē
- 成語解釋:
- 倒著藏放兵器,表示不再打仗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留侯世家》:“殷事已畢,偃革為軒,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復用兵。”
-
5
愛毛反裘
- 成語拼音:
- ài máo fǎn qiú
- 成語解釋:
- 古時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視根本,輕重倒置。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新序 雜事二》:“魏文侯出游,見路人反裘而負芻,文侯曰:‘胡為反裘而負芻?’對曰:‘臣愛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盡而毛無所恃邪?’”
-
6
顛倒衣裳
- 成語拼音:
- diān dǎo yī cháng
- 成語解釋:
- 顛倒:上下倒置;衣裳:古時上為衣,下為裳。形容匆忙而亂了順序。
- 成語出處:
- 《詩經 齊風 東方未明》:“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
-
7
頭重腳輕
- 成語拼音:
- tóu zhòng jiǎo qīng
- 成語解釋:
- 形容頭腦發脹;腳下無力。比喻輕重倒置;基礎不穩固或事物上下部分不協調;不平衡。
- 成語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6回:“只見這十五個人頭重腳輕,一個個面面廝覷,都軟倒了。”
-
8
覆盂之固
- 成語拼音:
- fù yú zhī gù
- 成語解釋:
- 覆:倒置;盂:圓口器皿;固:堅固。像倒置的盂一樣安穩。比喻十分穩固,不可動搖
- 成語出處:
- 宋·王禹偁《擬留侯與四皓書》:“既而革秦之暴,篡堯之緒,定覆盂之固,成垂拱之風。”
* 關于倒置的成語 形容倒置的成語 描述倒置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