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軍人的成語 (7個)
-
1
擁軍優屬
- 成語拼音:
- yōng jūn yōu shǔ
- 成語解釋:
- 擁戴人民軍隊,優待革命軍人的家屬
- 成語出處:
- 馮志《敵后武工隊》第八章:“就收下這些慰勞品吧,擁軍優屬嘛,吃點也不算框外!”
-
2
同袍同澤
- 成語拼音:
- tóng páo tóng zé
- 成語解釋:
- 袍:長衣服的通稱;澤:內衣。原形容士兵互相友愛,同仇敵愾。比喻共事的關系(多指軍人)。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
- 成語出處:
- 《詩經·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
3
被甲執兵
- 成語拼音:
- bèi jiǎ zhí bīng
- 成語解釋:
- 甲:古代打仗時軍人穿的護身衣服。兵:兵器。身穿護身衣服,手握武器。指全副武裝。
- 成語出處: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誡兵》:“吾見今非昔比世士大夫,才有氣干,便倚賴之,不能被甲執兵,以衛社稷,但微行險服,逞弄拳腕。”
-
4
持槍鵠立
- 成語拼音:
- chí qiāng hú lì
- 成語解釋:
- 鵠:天鵝;鵠立:像天鵝一樣站立。形容軍人手握鋼槍,莊嚴肅立
- 成語出處:
- 鄒韜奮《患難余生記》第一章:“近別墅及別墅內武裝保衛森嚴,持槍鵠立。”
-
5
棄甲曳兵
- 成語拼音:
- qì jiǎ yè bīng
- 成語解釋:
- 棄:丟棄;甲:古時軍人穿的鐵片做成的護身衣;曳:拖著;兵:兵器。丟棄鎧甲;拖著兵器。 形容打了敗仗而狼狽逃竄。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
6
守土有責
- 成語拼音:
- shǒu tǔ yǒu zé
- 成語解釋:
- 指軍人或地方官有保衛國土的責任。
- 成語出處:
-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上冊:“地方官守土有責,而且朝廷已有旨意,派在籍大臣辦理‘團練’,以求自保。”
-
7
執銳披堅
- 成語拼音:
- zhí ruì pī jiān
- 成語解釋:
- 執:拿著;銳:銳利,鋒利,指兵器;堅:指鎧甲,古代軍人護身的戰衣。身穿鎧甲,手持武器。形容投身戰斗或作好戰斗準備。
- 成語出處:
- 明 無名氏《衣錦還鄉》第一折:“執銳披堅領大兵,排兵布陣任非輕,身懷舉鼎拔山力,獨占東吳數百城。”
* 關于軍人的成語 形容軍人的成語 描述軍人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