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刑罰的成語 (29個)
-
1
以刑去刑
- 成語拼音:
- yǐ xíng qù xíng
- 成語解釋:
- 用刑罰遏止刑罰,意謂從重量刑,使百姓畏懼而不敢犯法,以收到不用刑的效果。
- 成語出處:
- 《商君書·靳令》:“行罰,重其輕者,輕其重者,輕者不至,重者不來,此謂以刑去刑,刑去事成。”高亨注:“‘輕其重者’一句是衍文,《韓非子·飭令篇》無,是其證。”又《去強》:“以刑去刑,國治。”
-
2
束杖理民
- 成語拼音:
- shù zhàng lǐ mín
- 成語解釋:
- 謂治理百姓不濫用刑罰。形容為官寬仁愛民。束杖,收起刑具。
- 成語出處:
-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八:“有刑罰徒流絞斬,吊拷絣把。設而不用,束杖理民寬雅。”
-
3
明刑不戮
- 成語拼音:
- míng xíng bù lù
- 成語解釋:
- 指刑罰嚴明,人民就很少犯法而被殺。
- 成語出處:
- 《商君書·賞刑》:“故禁奸止過,莫若重刑;刑重而必得,則民不敢試,故國無刑民。國無刑民,故曰:‘明刑不戮。’”
-
4
繁刑重賦
- 成語拼音:
- fán xíng zhòng fù
- 成語解釋:
- 過重的刑罰和繁多的賦稅。亦作“繁刑重斂”。
- 成語出處:
- 宋·蘇軾《東坡志林》第五卷:“齊景公不繁刑重賦,雖有田氏,齊不可取。”
-
5
刑期無刑
- 成語拼音:
- xíng qī wú xíng
- 成語解釋:
- 刑罰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從而達到不用開的目的。
- 成語出處:
- 語出《書 大禹謨》:“刑期于無刑。”
-
6
繁刑重斂
- 成語拼音:
- fán xíng zhòng liǎn
- 成語解釋:
- 繁:多;斂:征收。繁重的刑罰和賦稅
- 成語出處:
- 明·張鳳翼《紅拂記·張娘心許》:“只為著土木疲民,況邊庭黷武連年,繁刑重斂誰不怨?”
-
7
嚴刑峻法
- 成語拼音:
- yán xíng jùn fǎ
- 成語解釋:
- 峻:嚴酷。嚴厲的刑罰和嚴峻的法令。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丙吉傳》:“后遭條獄之詔,吉捍拒大難,不避嚴刑峻法。”
-
8
義刑義殺
- 成語拼音:
- yì xíng yì shā
- 成語解釋:
- 適當的刑罰與死刑
- 成語出處:
- 《尚書·康誥》:“用其義刑義殺。”
-
9
明德慎罰
- 成語拼音:
- míng dé shèn fá
- 成語解釋:
- 慎:謹慎。多行恩惠,少用刑罰
- 成語出處:
- 《尚書·康誥》:“惟乃丕顯考文王,克明德慎罰。”
-
10
明罰敕法
- 成語拼音:
- míng fá chì fǎ
- 成語解釋:
- 罰:刑罰;敕:整飭。嚴明刑罰,整頓法度。
- 成語出處:
- 《周易 噬嗑》:“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敕法。”
-
11
修德慎罰
- 成語拼音:
- xiū dé shèn fá
- 成語解釋:
- 修:實行。實行德政,慎用刑罰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20回:“且勸吳主修德慎罰,以安內為念,不當以黷武為事。”
-
12
鼎鑊刀鋸
- 成語拼音:
- dǐng huò dāo jù
- 成語解釋:
- 鼎:古代烹用的青銅器物。鑊:大鍋。鼎鑊:是古代的酷刑刑具,用以把人煮死。指古代四種酷刑的刑具,引用指稱最殘酷的刑罰。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拗相公飲恨半山堂》:“若見此奸賊,必手刃其頭……雖赴鼎鑊刀鋸,亦無恨矣。”
-
13
決獄斷刑
- 成語拼音:
- jué yù duàn xíng
- 成語解釋:
- 決:判決;獄:訟事;斷:決斷,判斷。審理訴訟,判定刑罰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郭躬傳》:“躬家世掌法,務在寬平,及典理官,決獄斷刑,多依矜恕,乃條諸重文可以輕者四十一事奏之,事皆施行,著于令。”
-
14
秋荼密網
- 成語拼音:
- qiū tú mì wǎng
- 成語解釋:
- 荼:茅草上的白花。秋天繁茂的茅草白花,網眼細密的魚網。比喻刑罰繁苛。
- 成語出處:
- 漢 桓寬《鹽鐵論 刑德》:“昔秦法繁于秋荼,而網密于凝脂。”
-
15
甘心鈇鉞
- 成語拼音:
- gān xīn fū yuè
- 成語解釋:
- 甘心:情愿;鈇鉞:同“斧鉞”,古代軍法殺人的斧子。指甘受刑罰
- 成語出處:
- 清·洪昇《長生殿·獻飯》:“誰肯再甘心鈇鉞,來奏君王!”
-
16
笞杖徒流
- 成語拼音:
- chī zhàng tú liú
- 成語解釋:
- 笞:鞭打;杖:棒打;徒:徒刑;流:流放。指古代的四種刑罰
- 成語出處:
- 元·喬孟符《金錢記》第三折:“本是些風花雪月,都做了笞杖徒流。”
-
17
斧鉞之人
- 成語拼音:
- fǔ yuè zhī rén
- 成語解釋:
- 斧鉞:古代殺人的斧子,泛指刑戮。指因犯罪而應受到刑罰的人
- 成語出處:
- 春秋·齊·管仲《管子·小匡》:“桓公大說,于是齋戒五日,將相管仲。管仲曰:‘斧鉞之人也,幸以獲生……若知國政,非臣之任也。’”
-
18
斧鉞之誅
- 成語拼音:
- fǔ yuè zhī zhū
- 成語解釋:
- 鉞:古代兵器,像大斧;誅:殺戮,殺死。用斧、鉞殺人的刑罰。泛指死刑。
- 成語出處:
- 《莊子 至樂》:“莊子之楚,見空髑髏髐然有形,撽以馬捶,因而問之曰:'夫子貪生失理而為此乎?將子有亡國之事、斧鉞之誅而此乎?'”
-
19
起偃為豎
- 成語拼音:
- qǐ yǎn wéi shù
- 成語解釋:
- 偃:臥躺。豎:立,站著。使躺著的人站起來。比喻給予減輕刑罰的恩惠。
- 成語出處: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鐘繇傳》:“繇欲輕減大辟之條,以增益刖刑之數,此即起偃為豎,化尸為人矣。”
-
20
政簡刑清
- 成語拼音:
- zhèng jiǎn xíng qīng
- 成語解釋:
- 指官吏的政績顯著;社會安定;人民樂業。政簡:施行輕微的賦役或減免繁文縟節的政治措施。刑清:很少施用刑罰。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齊太公世家》:“太公至國,修政,因其俗,簡其禮。”
* 關于刑罰的成語 形容刑罰的成語 描述刑罰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