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削弱的成語 (7個)
-
1
強干弱枝
- 成語拼音:
- qiáng gān ruò zhī
- 成語解釋:
- 加強樹干,削弱枝葉。比喻削減地方勢力,加強中央權力。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漢興以來諸侯年表序》:“而漢郡八九十,形錯諸侯間,犬牙相臨,秉其厄塞地利,強本干,弱枝葉之勢,尊卑明而萬事各得其所矣。”
-
2
弱本強末
- 成語拼音:
- ruò běn qiáng mò
- 成語解釋:
- 指中央權力削弱而地方勢力強大。
- 成語出處:
- 太平天國 洪仁玕《資政新篇》:“倘有結盟聯黨之事,是下有自固之術,私有倚倚之端,外為假公濟私之舉,內藏弱本強末之弊。”
-
3
孤秦陋宋
- 成語拼音:
- gū qín lòu sòng
- 成語解釋:
- 孤:孤立;陋:鄙陋。孤立的秦朝,鄙陋的宋朝。指制定了在于企圖鞏固而結果卻削弱了中央政權的錯誤方針
- 成語出處:
- 清·王夫之《黃書·宰制》:“行之百年,以意消息,中國可反漢唐之疆,而絕孤秦陋宋孤秦陋宋之豐禍也。”
-
4
以夷伐夷
- 成語拼音:
- yǐ yí fá yí
- 成語解釋:
- 夷:舊指外族或外國。指在軍事上利用對方本身的矛盾,使自相沖突,削弱力量。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鄧訓傳》:“議者咸以羌、胡相攻,縣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護。”
-
5
以夷制夷
- 成語拼音:
- yǐ yí zhì yí
- 成語解釋:
- 夷:舊時泛指外族或外國。利用外族或外國之間的內部矛盾;使其相互沖突;削弱其力量。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鄧訓傳》:“議者咸以羌胡相攻,縣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護。”
-
6
自壞長城
- 成語拼音:
- zì huài cháng chéng
- 成語解釋:
- 比喻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或自己破壞自己的事業。
- 成語出處:
- 《南史·檀道濟傳》:“乃壞汝萬里長城。”
-
7
自毀長城
- 成語拼音:
- zì huǐ cháng chéng
- 成語解釋:
- 比喻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或自己破壞自己的事業
- 成語出處:
- 熊召政《張居正》第四卷第16回:“這豈不是自毀長城,做下令親者痛仇者快的蠢事么!”
* 關于削弱的成語 形容削弱的成語 描述削弱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