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關于動不動的成語 (248個)

    201

    神搖目眩

    成語拼音:
    shén yáo mù xuàn
    成語解釋:
    搖:擺;眩:眼花。眼花繚亂,心神定。形容看到某種景象令人吃驚的樣子
    成語出處:
    清·陸次云《費宮人傳》:“每升御坐,輒神搖目眩,見白衣人長數丈者在前立。”
    202

    失張失智

    成語拼音:
    shī zhāng shī zhì
    成語解釋:
    形容舉慌亂,心神定。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陳御史巧勘金釵鈿》:“常言‘人貧智短’,他恁地貧困,如何怪得他失張失智?”
    203

    失張失志

    成語拼音:
    shī zhāng shī zhì
    成語解釋:
    形容舉慌亂,心神定。
    成語出處:
    《清平山堂話本 簡貼和尚》:“那婆子聽得叫,失張失志,出去迎接來叫的官人。”
    204

    失張失致

    成語拼音:
    shī zhāng shī zhì
    成語解釋:
    形容舉慌亂,心神定。
    成語出處:
    《品花寶鑒》第八回:“元茂便向腰間摸了兩摸,失張失致的道:‘奇怪!’”
    205

    手足無措

    成語拼音:
    shǒu zú wú cuò
    成語解釋:
    措:安放。手腳知放到哪兒好。形容舉慌張;或無法應付。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刑罰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206

    挑撥離間

    成語拼音:
    tiǎo bō lí jiàn
    成語解釋:
    搬弄是非;使別人團結。挑撥:引起;挑;離間:隔開、拆散;使人和睦。
    成語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9回:“這個姓胡名福,最愛挑撥離間。”
    207

    太平無象

    成語拼音:
    tài píng wú xiàng
    成語解釋:
    謂太平盛世并無一定標志。《資治通鑒·唐文宗太和六年》:“會上御延英,謂宰相曰:‘天下何時當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對曰:‘太平無象。今四夷至交侵,百姓至流散,雖非至理,亦謂小康。陛下若別求太平,非臣等所及。’”后以“太平無象”諷刺反統治者粉飾
    成語出處:
    《資治通鑒·唐文宗太和六年》:“會上御延英,謂宰相曰:‘天下何時當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對曰:‘太平無象。今四夷至交侵,百姓至流散,雖非至理,亦謂小康。陛下若別求太平,非臣等所及。’”
    208

    天下鼎沸

    成語拼音:
    tiān xià dǐng fèi
    成語解釋:
    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鼎沸:鼎里的水沸騰。比喻社會蕩,政局穩,人心煥散,惶惶思變
    成語出處:
    三國·魏·曹冏《六代論》:“由是天下鼎沸,奸兇并爭。”
    209

    天下大亂

    成語拼音:
    tiān xià dà luàn
    成語解釋:
    天下:指中國或世界。全國或全世界的局勢安。
    成語出處:
    《后漢書·曹節傳》:“天下大亂,曹節、王甫幽殺太后,常侍侯覽多殺黨人,公卿皆尸祿,無有忠方者。”
    210

    天下恟恟

    成語拼音:
    tiān xià xiōng xiōng
    成語解釋:
    形容局勢安,群情喧擾
    成語出處:
    《舊唐書·任瑰傳》:“后主殘酷無道,征役息,天下恟恟,思聞拯亂。”
    211

    天下匈匈

    成語拼音:
    tiān xià xiōng xiōng
    成語解釋:
    形容局勢安,群情喧擾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天下匈匈數歲,成敗未可知。”
    212

    鐵證如山

    成語拼音:
    tiě zhèng rú shān
    成語解釋:
    形容證據確鑿,象山一樣搖。
    成語出處:
    柳子戲《孫安本》第四場:“十八張冤狀在此,鐵證如山,老賊還有何辯!”
    213

    善作

    成語拼音:
    wǔ bù shàn zuò
    成語解釋:
    意思是既武就能講斯文。
    成語出處:
    《西游記》第六三回:“常言道:‘武善作’,但只怕起手處得留情,一時間傷了你的性命。”
    214

    尾大

    成語拼音:
    wěi dà bù diào
    成語解釋:
    掉:搖。尾巴太大,掉轉靈。舊時比喻部下的勢力很大,無法指揮調度。現比喻機構龐大,指揮靈。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掉。”
    215

    忘乎所以

    成語拼音:
    wàng hū suǒ yǐ
    成語解釋:
    形容由于激而忘了應有的態度;作出適宜的舉。乎:古漢語虛詞;無詞匯意義;所以:指原來應有的態度或行為。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夫人傾身陪奉,忘其所以。”
    216

    危急關頭

    成語拼音:
    wēi jí guān tóu
    成語解釋:
    可預見的緊急關頭或困境,要求立即采取行以避免造成災難
    成語出處:
    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我對她也很好,一方面是感激她在危急關頭毫猶豫地站在我一邊。”
    217

    五積六受

    成語拼音:
    wǔ jī liù shòu
    成語解釋:
    形容便活,只能呆板地坐著。
    成語出處: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59回:“這五積六受的甚么模樣?可是叫親家笑話。”
    218

    文君司馬

    成語拼音:
    wén jūn sī mǎ
    成語解釋:
    漢代辭賦家司馬相如,在宴席上以琴音挑臨邛富商卓王孫寡居的女兒卓文君;文君夜奔相如,與之結為夫婦。卓王孫認這門親事,司馬相如與卓文君開了個酒館,文君當爐賣酒,相如穿著犢鼻褲與奴仆一道洗器皿,卓王孫感到恥辱,才被迫認親。事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后人用
    成語出處: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載:漢代辭賦家司馬相如,在宴席上以琴音挑臨邛富商卓王孫寡居的女兒卓文君;文君夜奔相如,與之結為夫婦。卓王孫認這門親事,司馬相如與卓文君開了個酒館,文君當爐賣酒,相如穿著犢鼻褲與奴仆一道洗器皿,卓王孫感到恥
    219

    猬起雞連

    成語拼音:
    wèi qǐ jī lián
    成語解釋:
    猬:刺猬。猬毛紛紛而起,雞聲相連斷。比喻彼此串連,蠢蠢欲
    成語出處:
    唐·劉禹錫《唐故岎寧節度使史公神道碑》:“大和紀元,滄景虔,子弄父兵,跳跟海適,有鄰陰交,猬起雞連。”
    220

    穩如磐石

    成語拼音:
    wěn rú pán shí
    成語解釋:
    形容像磐石一樣穩固,
    成語出處:
    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五回:“周智道:‘忒穩,穩如磐石。’”
    * 關于動不動的成語 形容動不動的成語 描述動不動的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