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動手動的成語 (71個)
-
1
動手動腳
- 成語拼音:
- dòng shǒu dòng jiǎo
- 成語解釋:
- 指動手打架、動腳踢人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4回:“你卻不可躁暴,便去動手動腳。打攪了事,那時我不管你。”
-
2
札手舞腳
- 成語拼音:
- zhá shǒu wǔ jiǎo
- 成語解釋:
- 猶言動手動腳。形容不規矩、不穩重。
- 成語出處:
- 明·無名氏《雙林坐化》第一折:“好一個配猴兒日的,札手舞腳的,恰便似個活螃蟹。”
-
3
多手多腳
- 成語拼音:
- duō shǒu duō jiǎo
- 成語解釋:
- 指人手腳忙亂或動手動腳給人添麻煩
- 成語出處:
-
4
七腳八手
- 成語拼音:
- qī jiǎo bā shǒu
- 成語解釋:
- 形容動作忙亂,許多人一齊動手。亦作“七足八手”。
- 成語出處:
- 李昌《回憶民先隊》:“我們正七腳八手處理文件,收拾東西,警察已到院內。”
-
5
著手成春
- 成語拼音:
- zhuó shǒu chéng chūn
- 成語解釋:
- 著手:動手接觸。指詩歌格調自然清新。后比喻醫術高明
- 成語出處:
- 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如逢花開,如瞻歲新。”
-
6
觸手生春
- 成語拼音:
- chù shǒu shēng chūn
- 成語解釋:
- 一動手就轉成了春天,富有生機。形容技術高明神奇。
- 成語出處:
- 清·趙翼《甌北詩話·李青蓮詩》;“然以杜韓與之比較,一則用力而不免痕跡,一則不用力而觸手生春:此仙與人之別也。”
-
7
先下手為強
- 成語拼音:
- xiān xià shǒu wéi qiáng
- 成語解釋:
- 在對手沒有準備好的時候首先動手,取得主動地位。
- 成語出處:
- 《隋書 元胄傳》:“兵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
-
8
手揮目送
- 成語拼音:
- shǒu huī mù sòng
- 成語解釋:
- 手揮:揮動手指彈琴;目送:眼睛追視歸鴻。手眼并用,怎么想就怎么做。也比喻語言文字的意義雙關,意在言外。
- 成語出處:
- 三國 魏 稽康《四言贈兄秀才公穆入軍》詩:“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
9
著手成春
- 成語拼音:
- zhuó shǒu chéng chūn
- 成語解釋:
- 一動手便有了春意。比喻詩人、畫家才思高雅;也比喻醫生醫術高明。著:接觸;挨上。
- 成語出處:
- 唐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如逢花開,如瞻歲新。”
-
10
扎手舞腳
- 成語拼音:
- zhā shǒu wǔ jiǎo
- 成語解釋:
- 動手動腳,形容手舞足蹈、毛毛草草的姿態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1回:“只見劉姥姥扎手舞腳的仰臥在床上。”
-
11
舉手之勞
- 成語拼音:
- jǔ shǒu zhī láo
- 成語解釋:
- 舉:抬起。一動手就能辦到的一點勞動。比喻事情輕而易舉;毫不費力。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 “如有力者,哀其窮而運轉之,蓋一舉手一投足之勞也。”
-
12
人多手雜
- 成語拼音:
- rén duō shǒu zá
- 成語解釋:
- 指動手的人多。也只人頭雜的場合,東西容易散失或丟失。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七回:“老太太屋里還罷了,太太屋里人多手雜,別人還可已,那個主兒的一伙子人見是這屋里的東西,又該使黑心弄壞了才罷。”
-
13
手到病除
- 成語拼音:
- shǒu dào bìng chú
- 成語解釋:
- 剛動手治療;病就除去了。形容醫術高明。也比喻工作做得好;解決問題迅速。
- 成語出處:
- 元 無名氏《碧桃花》第二折:“嬤嬤你放心,小人三代行醫,醫書脈訣,無不通曉,包的你手到病除。”
-
14
捏手捏腳
- 成語拼音:
- niē shǒ niē jiǎo
- 成語解釋:
- 形容輕手輕腳地走。也形容輕薄的舉動。
- 成語出處:
- 《京本通俗小說 錯斬崔寧》:“捏手捏腳,直到房中,并無一人知覺。”
-
15
眼明手快
- 成語拼音:
- yǎn míng shǒu kuài
- 成語解釋:
- 眼睛敏銳;動作敏捷迅速。也作“眼明手捷”、“眼疾手快”。
- 成語出處:
- 元 無名氏《盆兒鬼》第三折:“想起俺少時節眼明手捷,體快身輕;到如今老了也腰曲頭低。”
-
16
輕手輕腳
- 成語拼音:
- qīng shǒu qīng jiǎo
- 成語解釋:
- 手腳動作很輕,使沒有響聲。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吳衙內鄰舟赴約》:“忽聽得賀司戶船中剪刀聲響,遂悄悄的輕手軟腳,開了窗兒,跨將出去。”
-
17
手疾眼快
- 成語拼音:
- shǒu jí yǎn kuài
- 成語解釋:
- 疾:快。眼到手也到;指手和眼睛的動作都很快。形容動作機靈;眼光敏捷。
- 成語出處:
- 明 吳承恩《西游記》:“原來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亂之時……哪吒腦后,著左膊上一棒打來。”
-
18
捻腳捻手
- 成語拼音:
- niē jiǎo niǎn shǒu
- 成語解釋:
- 捻:通“捏”。手腳動作放輕。形容行動小心輕捷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回:“門子只得捻腳捻手,把栓拽了,飛也似閃入房里躲了。”
-
19
捏腳捏手
- 成語拼音:
- niē jiǎo niē shǒu
- 成語解釋:
- 放輕手腳走路,動作小心翼翼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一回:“唐牛兒捏腳捏手,上到樓上。”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十三:“分付已畢,太尉便同一人過去,捏腳捏手,輕輕走到韓夫人窗前。”
-
20
七手八腳
- 成語拼音:
- qī shǒu bā jiǎo
- 成語解釋:
- 原指比一般人多好幾個手腳。形容人多手雜;動作忙亂。
- 成語出處: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第20卷:“上尚七手八腳,三頭兩面,耳聽不聞,眼覷不見,苦樂逆順,打成一片。”
* 關于動手動的成語 形容動手動的成語 描述動手動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