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關于受到的成語 (158個)

    141

    蕭斧之誅

    成語拼音:
    xiāo fǔ zhī zhū
    成語解釋:
    蕭斧:行刑的斧鉞;誅:殺戮。斧鉞的誅殺。形容人罪大惡極
    成語出處:
    唐·孔潁達《春秋正義序》:“一字之嘉,有同華袞之贈;一言所黜,無異蕭斧之誅。”
    142

    醒聵震聾

    成語拼音:
    xǐng kuì zhèn lóng
    成語解釋:
    猶言振聾發聵。使昏昧糊涂、不明事理的人為之震驚,啟發。
    成語出處:
    陶曾佐《論小說之勢力及其影響》:“一躍而登此莊嚴美麗之舞臺中,一奮萃此醒聵震聾之盤渦里。”
    143

    熏陶成性

    成語拼音:
    xūn táo chéng xìng
    成語解釋:
    熏陶:感化,培養;性:習慣。經常某方面的感染而形成的某種習性。
    成語出處:
    《宋史·程頤傳》:“今夫人民善教其子弟者,亦必延名德之士,使與之處,以熏陶成性。”
    144

    元惡未梟

    成語拼音:
    yuán è wèi xiāo
    成語解釋:
    元惡:首惡;梟:懸頭示眾。指首惡沒有懲治
    成語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方今天下騷擾。元惡未梟。”
    145

    殃國禍家

    成語拼音:
    yāng guó huò jiā
    成語解釋:
    殃:造禍為害。使國家家庭禍害
    成語出處:
    南朝·梁·蕭衍《凈業賦》:“前輪折軸,后車覆軌,殃國禍家,亡身絕祀。”
    146

    衣冠優孟

    成語拼音:
    yī guān yōu mèng
    成語解釋:
    春秋楚相孫叔敖死后,兒子很窮,優孟穿戴了孫叔敖的衣冠去見楚莊王,楚王感動。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指登場演戲
    成語出處:
    清·百一居士《壺天錄》上卷:“衣冠優孟,最易動人,而淫戲靡靡,有聲有色。”
    147

    一驚非小

    成語拼音:
    yī jīng fēi xiǎo
    成語解釋:
    的驚恐不小
    成語出處: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56回:“燈籠滅了,包袱也不見了,這一驚非小。”
    148

    以噎廢餐

    成語拼音:
    yǐ yē fèi cān
    成語解釋:
    由于吃飯打噎,便不敢再進食。比喻因偶然挫折,就停止應做的事情。
    成語出處:
    《南史 賀琛傳》:“卿又云‘百司莫不奏事,詭競求進’。今不許外人呈事,于義可否?以噎廢餐,此之謂也。”
    149

    以養傷身

    成語拼音:
    yǐ yǎng shāng shēn
    成語解釋:
    為了獲得養育自己的條件,反而使身體損害。比喻得不償失。
    成語出處:
    《莊子·讓王》:“夫人王亶父,可謂能尊生矣。能尊生者,雖貴富,不以養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見利輕亡其身,豈不惑哉!”按,此語亦見《呂氏春秋·審為》與《淮南子·道應訓》。
    150

    知恩必報

    成語拼音:
    zhī ēn bì bào
    成語解釋:
    知道了恩惠就必定要報答
    成語出處:
    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四折:“小生我懷舊意無私志,小姐白玉帶知恩必報恩。”
    151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成語拼音:
    zhǐ xǔ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xǔ bǎi xìng diǎn dēng
    成語解釋:
    指反動統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為,老百姓卻連正當活動也要限制。
    成語出處:
    宋 陸游《老學庵筆記》第五卷:“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游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152

    振聾發聵

    成語拼音:
    zhèn lóng fā kuì
    成語解釋:
    使聾子都振動和醒悟(發:開啟;聵:耳聾)。比喻喚醒糊涂、麻木的人。
    成語出處:
    清 袁枚《隨園詩話補遺》第一卷:“此數言,振聾發聵,想當時必有迂儒曲士以經學談詩者。”
    153

    震聾發聵

    成語拼音:
    zhèn lóng fā kuì
    成語解釋:
    使昏昧糊涂,不明事理的人,為之震驚,啟發。
    成語出處:
    劉心武《寫在水仙花旁》一:“一旦有滿足這種要求的作品出現,形同震聾發聵,會引起強烈的反響。”
    154

    振聾啟聵

    成語拼音:
    zhèn lóng qǐ kuì
    成語解釋:
    聵:耳聾。使耳聾的人都振動和醒悟。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涂麻木的人,指力量強大
    成語出處:
    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六章:“創辦一個《民心日報》,想在輿論方面,多做些振聾啟聵的工作。”
    155

    珠淚偷彈

    成語拼音:
    zhū lèi tōu tán
    成語解釋:
    有淚只能在暗中流,形容委曲而悲傷的情形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9回:“瓊英知道了這個消息,如萬箭攢心,日夜吞聲飲泣,珠淚偷彈。”
    156

    震懾人心

    成語拼音:
    zhèn shè rén xīn
    成語解釋:
    震懾:震驚恐俱。使人們震動而害怕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任隗傳》:“竇憲秉權,專作威福,內外朝臣莫不震懾。”
    157

    眾喣漂山

    成語拼音:
    zhòng xǔ piāo shān
    成語解釋:
    喣:吹氣。許多人吹氣,能使山漂走。比喻說壞話的人多了,能使人很大的損害。也比喻人多力量大。
    成語出處:
    《漢書 中山靖王勝傳》:“夫眾喣漂山,聚蚊成雷。”
    158

    知足不辱

    成語拼音:
    zhī zú bù rǔ
    成語解釋:
    知道滿足就不會羞辱。表示不要有貪心。
    成語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 關于受到的成語 形容受到的成語 描述受到的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