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響聲的成語 (13個)
-
1
龍吟虎嘯
- 成語拼音:
- lóng yín hǔ xiào
- 成語解釋:
- 吟:鳴、叫;嘯:獸類長聲吼叫。像龍一樣長鳴;像虎一樣咆哮。原比喻同類事物互相感應。現多比喻吟誦的聲音抑揚頓挫。也用以形容響聲洪大;氣勢盛大。
- 成語出處:
- 唐 李頎《聽安萬善吹觱篥歌》:“龍吟虎嘯一時發,萬籟百泉相與秋。”
-
2
乒乒乓乓
- 成語拼音:
- pīng pīng pāng pāng
- 成語解釋:
- 象聲詞,形容響聲
- 成語出處: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64回:“乒乒乓乓,如同陣前炮響;轟轟烈烈,卻似鑼鼓齊鳴。”
-
3
輕手輕腳
- 成語拼音:
- qīng shǒu qīng jiǎo
- 成語解釋:
- 手腳動作很輕,使沒有響聲。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吳衙內鄰舟赴約》:“忽聽得賀司戶船中剪刀聲響,遂悄悄的輕手軟腳,開了窗兒,跨將出去。”
-
4
一響百應
- 成語拼音:
- yī xiǎng bǎi yìng
- 成語解釋:
- 應:響應。一有響聲,馬上有很多人響應
- 成語出處:
-
5
不平則鳴
- 成語拼音:
- bù píng zé míng
- 成語解釋:
- 鳴:發出聲音;指有所抒發或表示。事物不平靜就會發出響聲。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就會發出不滿的呼聲和反抗。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送孟東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
-
6
風聲鶴唳
- 成語拼音:
- fēng shēng hè lì
- 成語解釋:
- 唳:鶴鳴聲。風吹的響聲和仙鶴的叫聲。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擾。
- 成語出處:
- 唐 房玄齡《晉書 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
7
淅淅颯颯
- 成語拼音:
- xī xī sà sà
- 成語解釋:
- 象聲詞,物體發出的輕微的響聲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2回:“只聽得外面淅淅颯颯,又象風聲,又象雨聲。”
-
8
身價倍增
- 成語拼音:
- shēn jià bèi zēng
- 成語解釋:
- 建立或增進個人的權威、影響或聲望
- 成語出處:
-
9
地裂山崩
- 成語拼音:
- dì liè shān bēng
- 成語解釋:
- 崩:倒塌。山岳崩塌,大地裂開。形容響聲巨大或變化劇烈
- 成語出處:
- 清·無名氏《說呼全傳》第19回:“只聽半空中一聲大震,好似地裂山崩,抬頭一看,依舊紅日青天。”
-
10
轟天震地
- 成語拼音:
- hōng tiān liè dì
- 成語解釋:
- 轟:帶有巨大響聲的爆炸崩裂。形容聲威巨大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6回:“只聽得城隍廟里火炮齊鳴,轟天震地。”
-
11
雷鳴瓦釜
- 成語拼音:
- léi míng wǎ fǔ
- 成語解釋:
- 釜:鍋。鍋發出雷一般的響聲。比喻無德無才的人占據高位,聲勢烜赫。
- 成語出處:
- 《楚辭·卜居》:“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
12
以莛叩鐘
- 成語拼音:
- yǐ tíng kòu zhōng
- 成語解釋:
- 莛:草莖。原意是鐘的音量大,用草莖去敲,就不能使它發出應有的響聲。后比喻學識淺薄的人向知識淵博的人請教。
- 成語出處:
- 漢 東方朔《答客難》:“以蠡測海,以莛撞鐘,豈能通其條貫,考其文理,發其音聲哉。”
-
13
山崩地坼
- 成語拼音:
- shān bēng dì chè
- 成語解釋:
- 山岳崩塌,大地裂開。亦用以形容響聲強烈巨大。
- 成語出處:
- 《宋書 五行志》:“六月,壽春大雷震,山崩地坼,家人陷死,上庸郡亦如是。”
* 關于響聲的成語 形容響聲的成語 描述響聲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