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失常的成語 (16個)
-
1
失魂落魄
- 成語拼音:
- shī hún luò pò
- 成語解釋:
- 形容驚慌憂慮;心神不定、行動失常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明 凌蒙初《初刻拍案驚奇》:“做子弟的,失魂落魄,不惜余生。”
-
2
亡魂失魄
- 成語拼音:
- wáng hún shī hún
- 成語解釋:
- 魂、魄:舊指人身中離開形體能存在的精神為魂,依附形體而顯現的精神為魄。形容驚慌憂慮、心神不定、行動失常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二折:“餓的我肚里饑失魂喪魄,凍的我身上冷無顏落色。”
-
3
大驚失色
- 成語拼音:
- dà jīng shī sè
- 成語解釋:
- 色:神色。大為吃驚;臉色失常。形容極度驚恐。
- 成語出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忽見曹操帶劍入宮,面有怒色,帝大驚失色。”
-
4
舉止失措
- 成語拼音:
- jǔ zhǐ shī cuò
- 成語解釋:
- 措:安放,放置。舉動失常,不知如何辦才好。
- 成語出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98回:“睿聞知兩處危急,舉止失措,甚是驚慌。”
-
5
如癡如醉
- 成語拼音:
- rú chī rú zuì
- 成語解釋:
- 形容神態失常,失去自制。
- 成語出處:
- 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折:“得見了王昭君,使朕如癡似醉。”
-
6
似醉如癡
- 成語拼音:
- sì zuì rú chī
- 成語解釋:
- 猶如醉如癡。形容神態失常,失去自制。
- 成語出處:
- 明 無名氏《魏徵改詔》第二折:“著人腦蓋天靈碎,唬的他似醉如癡。”
-
7
瘋瘋癲癲
- 成語拼音:
- fēng fēng diān diān
- 成語解釋:
- 精神失常的樣子。形容人言語行動輕狂或超出常態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6回:“成天家瘋瘋癲癲的,說的話人也不懂,干的事人也不知。”
-
8
顛鸞倒鳳
- 成語拼音:
- diān luán dǎo fèng
- 成語解釋:
- 比喻順序失常。舊小說用來形容男女交歡。
- 成語出處:
- 金 元好問《促拍丑奴兒 學閑閑公體》詞:“無情六合乾坤里,顛鸞倒鳳,撐霆裂月,直被消磨。”
-
9
鳳狂龍躁
- 成語拼音:
- fèng kuáng lóng zào
- 成語解釋:
- 形容心情煩躁,精神失常。
- 成語出處:
- 唐·韓偓《喜涼》詩:“爐炭燒人百疾生,鳳狂龍躁減心情。”
-
10
驚喜若狂
- 成語拼音:
- jīng xǐ ruò kuáng
- 成語解釋:
- 若:好像;狂:發狂。既驚且喜;神態失常;像發了狂似的。形容驚喜到了極點。
- 成語出處:
- 清 和邦額《夜譚隨錄 護軍女》:“少年得其應答,驚喜若狂。”
-
11
目動言肆
- 成語拼音:
- mù dòng yán sì
- 成語解釋:
- 謂神色不安,語調失常。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文公十二年》:“使者目動而言肆,懼我也,將遁矣。”
-
12
如癡如狂
- 成語拼音:
- rú chī rú kuáng
- 成語解釋:
- 形容神態失常,不能自制。亦指為某人某事所傾倒。同“如醉如狂”。
- 成語出處:
- 《孽海花》第七回:“傾城士女如癡如狂,一條七里山塘,停滿了畫船歌舫,真個靚妝藻野,炫服縟川,好不熱鬧。”
-
13
如醉如癡
- 成語拼音:
- rú zuì rú chī
- 成語解釋:
- 形容神態失常;神思恍惚。
- 成語出處:
- 元 關漢卿《石榴花》:“牡丹亭畔人寂寞,惱芳心似醉如癡。”
-
14
如醉如狂
- 成語拼音:
- rú zuì rú kuáng
- 成語解釋:
- 形容神態失常,不能自制。亦指為某人某事所傾倒。
- 成語出處:
- 《初刻白案驚奇》卷二五:“這些人還指望出張續案,放遭告考,把一個長安子弟,弄得的如醉如狂。”
-
15
歇斯底里
- 成語拼音:
- xiē sī dǐ lǐ
- 成語解釋:
- 情緒異常激動,舉止失常
- 成語出處:
- 茅盾《嚴霜下的夢》:“我聽見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我仿佛看見許多狼,張開了鋸樣的尖嘴,在撕碎美麗的身體。”
-
16
中風狂走
- 成語拼音:
- zhòng fēng kuáng zǒu
- 成語解釋:
- 中風:像中了邪一樣;狂走:發狂般奔跑。形容舉止失常,放縱癲狂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朱浮傳》:“而伯通中風狂走,自捐盛時。”
* 關于失常的成語 形容失常的成語 描述失常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