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盡忠的成語 (31個)
-
1
竭智盡忠
- 成語拼音:
- jié zhì jìn zhōng
- 成語解釋:
- 竭:盡。用盡智力,竭盡忠誠。
- 成語出處:
- 戰國 楚 屈原《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竭智盡忠。”
-
2
盡忠竭力
- 成語拼音:
- jìn zhōng jié lì
- 成語解釋:
- 竭:盡。用盡氣力,竭盡忠誠。
- 成語出處:
- 戰國 楚 屈原《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竭智盡忠。”
-
3
盡誠竭節
- 成語拼音:
- jìn chéng jié jié
- 成語解釋:
- 誠:忠誠。節:氣節,義節。竭盡自己全部的忠誠和義節。亦作“盡節竭誠”、“盡心竭誠”、“盡忠竭力”、“盡忠竭誠”、“盡忠竭節”、“竭忠盡節”。
- 成語出處:
- 《魏書》:“尚自少侍從,盡誠竭節,雖云異姓,其猶骨肉,是以入為腹心,出當爪牙。”
-
4
忠孝不并
- 成語拼音:
- zhōng xiào bù bìng
- 成語解釋:
- 不并:不能同時并行。盡忠不能盡孝,盡孝不能盡忠。即忠孝不能兩全
- 成語出處:
- 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定謐》:“姑處事殊,忠孝不并。已為孝子,不得為忠臣;為忠臣,不得為孝子。”
-
5
忠孝節烈
- 成語拼音:
- zhōng xiào jié liè
- 成語解釋:
- 為國盡忠,對父母盡孝,對夫妻盡節,對朋友盡義。泛指封建統治者所提倡的道德行為準則
- 成語出處:
- 清·邵長蘅《侯方域魏禧傳》:“其為文主識議,凌厲雄健,不屑撫擬如世之貌似大家者。遇忠孝節烈事,則益感慨激昂。”
-
6
忠孝兩全
- 成語拼音:
- zhōng xiào liǎng quán
- 成語解釋:
- 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兩樣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雙全”。
- 成語出處:
- 唐·白居易《除程執恭檢校右仆射制》:“業傳將略,名在勛籍;蘊天爵以修己,忠孝兩全。”
-
7
盡忠報國
- 成語拼音:
- jìn zhōng bào guó
- 成語解釋:
- 用全部忠誠報效國家。
- 成語出處:
- 《北史 文苑傳 顏之儀》:“公等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
-
8
盡忠拂過
- 成語拼音:
- jìn zhōng bì guò
- 成語解釋:
- 拂:通“弼”,糾正,輔佐。竭盡忠心幫助上級改正錯誤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當此時也,世非無深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拂過者,秦俗多異諱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為戮沒矣。”
-
9
進思盡忠,退思補過
- 成語拼音:
- jìn sī jìn zhōng,tuì sī bǔ guò
- 成語解釋:
- 在朝廷做官,就忠心耿耿報效君主;辭官隱退時,就反省自己,以彌補過失。
- 成語出處:
- 《左傳·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社稷之衛也,若之何殺之?”
-
10
忠臣孝子
- 成語拼音:
- zhōng chén xiào zǐ
- 成語解釋:
- 對君主盡忠對父母盡孝的人
- 成語出處:
- 戰國·趙·荀況《荀子·禮論》:“使生死終始若一,一足以為人愿,是先王之道,忠臣孝子之極也。”
-
11
赤心報國
- 成語拼音:
- chì xīn bào guó
- 成語解釋:
- 赤:火紅色,比喻真純;赤心:忠心;報國:為國家效勞。舊指為帝王盡忠效勞。現亦形容赤膽忠心,為國效力。
- 成語出處:
- 《資治通鑒·陳紀文帝天嘉元年》:“堷大言曰:‘諸王反逆,欲殺忠良邪!尊天子,削諸侯,赤心報國,何罪之有!’”
-
12
徇國忘身
- 成語拼音:
- xùn guó wàng shēn
- 成語解釋:
- 指為國盡忠而將個人得失、安危置之度外。徇:為國獻身。
- 成語出處:
- 唐 白居易《贈裴垍官制》:“故太子賓客裴垍,忠正恭慎,佐予為理,事君盡禮,徇國忘身。”
-
13
公忠體國
- 成語拼音:
- gōng zhōng tǐ guó
- 成語解釋:
- 謂盡忠為國。
- 成語出處:
- 郭沫若《奴隸制時代·〈侈靡篇〉的研究》:“辦外交的人有私心是不行的,一定要用公忠體國的有才能的人,來辦這項國事。”
-
14
盡心竭誠
- 成語拼音:
- jìn xīn jié chéng
- 成語解釋:
- 盡心:竭盡心力;竭誠:竭盡忠誠。比喻竭盡心力和誠意
- 成語出處:
- 漢·張禹《奏事》:“以臣下各得盡心竭誠,而事公明。”
-
15
效死輸忠
- 成語拼音:
- xiào sǐ shū zhōng
- 成語解釋:
- 指竭盡忠誠。
- 成語出處:
- 《舊五代史 晉書 皇甫遇王清等傳倫》:“若乃世道方泰,則席寵恃祿者實繁;世運既屯,則效死輸忠無幾。”
-
16
瀝血叩心
- 成語拼音:
- lì xuè kòu xīn
- 成語解釋:
- 剖露心胸。比喻竭盡忠誠、懇摯的心意。
- 成語出處:
- 南朝·梁·梁元帝《與諸藩令》:“瀝血叩心,枕戈嘗膽,其何故哉。”
-
17
匪躬之節
- 成語拼音:
- fěi gōng zhī jié
- 成語解釋:
- 躬:自身;匪躬:指為君主盡忠而不顧自身;節:節操。指不顧自家性命而盡忠王室的節操
- 成語出處:
- 《晉書·李胤傳》:“詔以胤忠允高亮,有匪躬之節,使領司隸校尉。”
-
18
肝腦涂地
- 成語拼音:
- gān nǎo tú dì
- 成語解釋:
- 肝膽腦漿濺了一地。形容慘死。也形容竭盡忠誠;任何犧牲都在所不惜。涂:抹。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大戰十七,小戰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腦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勝數。”
-
19
披肝瀝血
- 成語拼音:
- pī gān lì xuè
- 成語解釋:
- 比喻竭盡忠誠。
- 成語出處:
- 唐·柳宗元《為南承嗣請從軍狀》:“披肝瀝血,昧死上陳。”
-
20
披露肝膽
- 成語拼音:
- pī lù gān dǎn
- 成語解釋:
- 謂竭誠相告或竭盡忠誠。
- 成語出處:
- 唐·陳子昂《安宗子科》:“披露肝膽,不知忌諱,實戰實惶。”
* 關于盡忠的成語 形容盡忠的成語 描述盡忠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