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開朗的成語 (13個)
-
1
豁然開朗
- 成語拼音:
- huò rán kāi lǎng
- 成語解釋:
- 豁然:開闊敞亮的樣子;開朗:地方開闊;光線充足、明亮。指一下子出現了開闊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種道理;心情十分舒暢。
- 成語出處:
- 晉 陶潛《桃花源記》:“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
2
頓開茅塞
- 成語拼音:
- dùn kāi máo sè
- 成語解釋:
- 頭腦本來像被茅草堵塞住;忽然被打開了。比喻因受啟發而忽然心思開朗;明白了道理或消除了疑團。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
3
開霧睹天
- 成語拼音:
- kāi wù dǔ tiān
- 成語解釋:
- 比喻使人豁然開朗。
- 成語出處:
- 漢 徐干《中論 審大臣》:“文王之識也,灼然若披云而見日,霍然若開霧而觀天。”
-
4
光明磊落
- 成語拼音:
- guāng míng lěi luò
- 成語解釋:
- 磊落:錯落分明;引申指人灑脫不拘;直率開朗。指心地光明正大;胸懷坦白。
- 成語出處: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74卷:“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
5
落落大方
- 成語拼音:
- luò luò dà fāng
- 成語解釋:
- 落落:坦率開朗;舉止瀟灑自然。形容言談舉止自然大方;不拘謹。
- 成語出處:
-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69回:“杜雍卻不推辭,將通身換了,更覺落落大方。”
-
6
明月入懷
- 成語拼音:
- míng yuè rù huái
- 成語解釋:
- 比喻人心胸開朗。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鮑照《代淮南王》詩:“朱城九門門九閨,愿逐明月入君懷。”
-
7
發皇張大
- 成語拼音:
- fā huáng zhāng dà
- 成語解釋:
- 發皇:顯豁,開朗。發展擴大
- 成語出處:
- 《新華文摘》1981年第11期:“我取為書名,無非暗示蔣政權壓迫左翼文藝,雖甚殘酷,然而左翼文藝必將發皇張大,有如宿莽之冬生不死或遇冬不枯也。”
-
8
曠性怡情
- 成語拼音:
- kuàng xìng yí qíng
- 成語解釋:
- 曠:開朗;怡:安適愉悅。心情開朗,精神愉快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8回:“賈妃挨次看姊妹們的題詠,寫道是:曠性怡情。”
-
9
磊落颯爽
- 成語拼音:
- lěi luò sà shuǎng
- 成語解釋:
- 形容人豪邁開朗。
- 成語出處:
- 梁啟超《袁崇煥傳》第七節:“不然,以磊落颯爽之袁督師,而何以自危至是。”
-
10
大度豁達
- 成語拼音:
- dà dù huò dá
- 成語解釋:
- 大度:氣量大;豁達:開朗。形容人寬宏開通,有度量,能容人
- 成語出處:
- 清·許奉恩《里乘》第五卷:“公大度豁達,殊不介意。”
-
11
曠若發矇
- 成語拼音:
- kuàng ruò fā méng
- 成語解釋:
- 曠:開朗;矇:眼睛失明。眼前突然開朗。比喻人頭腦開竅,明達起來
- 成語出處:
- 三國·魏·應璩《與從弟君苗君胄書》:“閑者此游,喜歡無量,登芒濟河,曠若發矇。”
-
12
撥云睹日
- 成語拼音:
- bō yún dǔ rì
- 成語解釋:
- 撥開云彩看見太陽。形容受到啟發,思想豁然開朗,或比喻見到光明,大有希望。亦作“撥云見日”、“撥開云霧見青天”、“披云霧,睹青天”。
- 成語出處:
- 語出《晉書·樂廣傳》:“[衛瓘]見廣而奇之……命諸子造焉,曰:‘此人之水鏡,見之瑩然,若披云霧而睹青云者也。’”
-
13
喜笑顏開
- 成語拼音:
- xǐ xiào yán kāi
- 成語解釋:
- 顏:臉色;開:舒展;開朗。形容心里高興;滿面笑容。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又行了兩日,方到常山,徑入府中,拜謁顏太守。故人相見,喜笑顏開。”
* 關于開朗的成語 形容開朗的成語 描述開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