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強敵的成語 (14個)
-
1
萬人之敵
- 成語拼音:
- wàn rén zhī dí
- 成語解釋:
- 敵:對抗。指武藝高強可敵強敵。也指善于統帥軍隊以抵御強敵。亦作“萬人敵”。
- 成語出處: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關羽等傳評》 :“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
-
2
城下之盟
- 成語拼音:
- chéng xià zhī méng
- 成語解釋:
- 盟:盟約;和約。因強敵兵臨城下而被迫簽訂的屈辱性和約。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桓公十二年》:“大敗之,為城下之盟而還。”
-
3
擒虎拿蛟
- 成語拼音:
- qín hǔ ná jiǎo
- 成語解釋:
- 蛟:傳說中能發洪水的龍。擒住老虎捉拿蛟龍。比喻降伏強敵,本領高強
- 成語出處:
- 元·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二折:“準備擒虎拿蛟計,銀山鐵壁撞將來。”
-
4
擒龍縛虎
- 成語拼音:
- qín lóng fù hǔ
- 成語解釋:
- 縛;繩綁。擒住老虎捉拿蛟龍。比喻降伏強敵,本領高強
- 成語出處:
- 明·沈璟《義俠記·秘計》:“定下擒龍縛虎萬全計,看他遭羅網怎生逃避?”
-
5
擒龍捉虎
- 成語拼音:
- qín lóng zhuō hǔ
- 成語解釋:
- 擒住老虎捉拿蛟龍。比喻降伏強敵,本領高強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7回:“直教打翻拽象拖牛漢,攧倒擒龍捉虎人。”
-
6
獨膽英雄
- 成語拼音:
- dú dǎn yīng xióng
- 成語解釋:
- 指不畏強敵,英勇奮戰,以少勝多的杰出人物。
- 成語出處:
-
7
魯連蹈海
- 成語拼音:
- lǔ lián dǎo hǎi
- 成語解釋:
- 戰國時齊國人魯仲連不滿秦王稱帝的計劃,曾說,秦如稱帝,則蹈東海而死。后以“魯連蹈海”表示寧死而不受強敵屈辱的氣節、情操。
- 成語出處:
- 明·許時泉《武陵春》:“棄禮義而尚有功,魯連蹈海;墮名城以殺豪杰,李耳出關。”
-
8
破堅摧剛
- 成語拼音:
- pò jiān cuī gāng
- 成語解釋:
- 謂攻破摧毀強敵。
- 成語出處:
- 漢·張衡《南都賦》:“爾其則有謀臣武將,皆能攫戾執猛,破堅摧剛。”
-
9
所向風靡
- 成語拼音:
- suǒ xiàng fēng mǐ
- 成語解釋:
- 風靡:草木隨風倒伏的樣子。比喻畏懼強敵,聞風潰敗
- 成語出處:
- 《晉書·王浚傳》:“臣自達巴丘,所向風靡。”
-
10
望而卻步
- 成語拼音:
- wàng ér què bù
- 成語解釋:
- 看到困難或危險就往后退縮。形容遇到強敵或困難時就退縮不前。卻步:向后退卻。
- 成語出處:
- 明 徐光啟《復周無逸學憲》:“且以裕蠱所為,思之痛心,望之卻步。”
-
11
又生一秦
- 成語拼音:
- yòu shēng yī qín
- 成語解釋:
- 謂又造成一個強敵。
- 成語出處:
- 《史記·張耳陳馀列傳》:“陳王相國房君諫曰:‘秦未亡而誅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
-
12
走為上策
- 成語拼音:
- zǒu wéi shàng cè
- 成語解釋:
- 指遇到強敵或陷于困境時,以離開回避為最好的策略。
- 成語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一百四回:“李助道:‘事已如此,三十六策,走為上策!’”
-
13
走為上計
- 成語拼音:
- zǒu wèi shàng jì
- 成語解釋:
- 遇到強敵或陷于困境時,以離開回避為最好的策略。
- 成語出處:
- 《南齊書 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
-
14
走為上著
- 成語拼音:
- zǒu wèi shàng zhaō
- 成語解釋:
- 指遇到強敵或陷于困境時,以離開回避為最好的策略。
- 成語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娘道:‘我兒,‘三十六著,走為上著’。只恐沒處走。’”
* 關于強敵的成語 形容強敵的成語 描述強敵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