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忍耐的成語 (10個)
-
1
忍氣吞聲
- 成語拼音:
- rěn qì tūn shēng
- 成語解釋:
- 忍:忍耐。吞聲:有話不敢說。形容受了氣而強自忍下;不能說出來。
- 成語出處:
- 元 關漢卿《魯齋郎》:“你不如休和他爭,忍氣吞聲罷!”
-
2
包羞忍恥
- 成語拼音:
- bāo xiū rěn chǐ
- 成語解釋:
- 包:包容,藏;忍:容忍,忍耐。容忍羞愧與恥辱。
- 成語出處:
- 唐 杜牧《題烏江亭》詩:“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
3
聲吞氣忍
- 成語拼音:
- shēng tūn qì rěn
- 成語解釋:
- 吞:咽下。形容受了氣勉強忍耐,不敢出聲抗爭
- 成語出處:
- 明·高明《琵琶記·瞷詢衷情》:“夫人,非是我聲吞氣忍,只為你爹行勢逼臨,怕他知我要歸去,將人廝禁。”
-
4
痛不可忍
- 成語拼音:
- tòng bù kě rěn
- 成語解釋:
- 忍:忍耐。疼痛或悲痛到極點,以至于忍受不了
- 成語出處:
- 宋·洪邁《夷堅甲志·人生鱉》:“稍久左右噬食,痛不可忍,凡月余而死。”
-
5
痛不堪忍
- 成語拼音:
- tòng bù kān rěn
- 成語解釋:
- 堪:可;忍:忍耐。疼痛或悲痛到極點,以至于忍受不了
- 成語出處:
- 宋·洪邁《夷堅丁志·陳通判女》:“過嶺下,小石損我足,仆地移時,至今猶痛不堪忍。”
-
6
氣忍聲吞
- 成語拼音:
- qì rěn shēng tūn
- 成語解釋:
- 受了氣而勉強忍耐,不說什么話。形容窩囊。
- 成語出處:
- 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一折:“他一世兒為人,半世兒孤貧,氣忍聲吞,何日酬恩。”
-
7
吞聲忍氣
- 成語拼音:
- tūn shēng rěn qì
- 成語解釋:
- 吞聲:不敢出聲;忍:忍耐。形容受了氣而勉強忍耐,不敢出聲。
- 成語出處:
- 元 高文秀《黑旋風》第一折:“我只是吞聲忍氣,匿跡潛形。”
-
8
小不忍則亂大謀
- 成語拼音:
- xiǎo bù rěn zé luàn dà móu
- 成語解釋:
- 小事不忍耐就會壞了大事。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
9
狼吃幞頭
- 成語拼音:
- láng chī fú tóu
- 成語解釋:
- 狼銜去人的幞頭,吞不下又吐不出。比喻有苦難言,強自忍耐。
- 成語出處:
- 元·無名氏《殺狗勸夫》第一折:“你便罵我一千場,便拷我三十頓,我則索狼吃幞頭,心兒自忍。”
-
10
按捺不下
- 成語拼音:
- àn nà bù xià
- 成語解釋:
- 按捺:抑制,忍耐。無法抑制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3卷:“舜美身心按捺不下,急忙關閉房門,徑往夜來相遇之處。”
* 關于忍耐的成語 形容忍耐的成語 描述忍耐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