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戰死的成語 (6個)
-
1
置之死地而后生
- 成語拼音:
-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
- 成語解釋:
- 原指作戰把軍隊布置在無法退卻、只有戰死的境地,兵士就會奮勇前進,殺敵取勝。后比喻事先斷絕退路,就能下決心,取得成功。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孫武《孫子 九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
2
馬革裹尸
- 成語拼音:
- mǎ gé guǒ shī
- 成語解釋:
- 革:皮;皮革;裹:包。用馬皮將尸體包起來。形容英雄戰死殺場的決心和無畏氣概。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馬援傳》:“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
3
蟲沙猿鶴
- 成語拼音:
- chóng shā yuán hè
- 成語解釋:
- 舊時比喻戰死的將士。也指死于戰亂的人。
- 成語出處:
- 晉 葛洪《抱樸子》:“周穆王南征,一軍盡化,君子為猿為鶴,小人為蟲為沙。”
-
4
猿鶴蟲沙
- 成語拼音:
- yuán hè chóng shā
- 成語解釋:
- 比喻戰死的將士或死于戰亂的人士。
- 成語出處:
- 晉 葛洪《抱樸子》:“周穆王南征,一軍盡化,君子為猿為鶴,小人為蟲為沙。”
-
5
靴刀誓死
- 成語拼音:
- xuē dāo shì sǐ
- 成語解釋:
- 指戰死沙場的決心。
- 成語出處:
- 《舊唐書·李光弼傳》:“及是擊賊,常納短刀于靴中,有決死之志,城上面西拜舞,三軍感動。”
-
6
裹尸馬革
- 成語拼音:
- guǒ shī mǎ gé
- 成語解釋:
- 革:皮革。用馬皮包裹尸體。形容將士戰死沙場的英勇無畏的氣慨。
- 成語出處:
- 宋·陸游《隴頭水》:“男兒墜地志四方,裹尸馬革固其常。”
* 關于戰死的成語 形容戰死的成語 描述戰死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