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攻守的成語 (6個)
-
1
攻守同盟
- 成語拼音:
- gōng shǒu tóng méng
- 成語解釋:
- 原指國與國之間訂立盟約,戰時彼此聯合進攻或防衛。現多指壞人互相訂約,為掩蓋罪惡而一致行動。
- 成語出處:
- 清 梁啟超《中國外交方針私議》:“日本既與英結英日同盟,及日俄戰役方酣,又與韓結日韓攻守同盟。”
-
2
以攻為守
- 成語拼音:
- yǐ gōng wéi shǒu
- 成語解釋:
- 以:憑借;用。用主動進攻的戰略作為積極防御的措施。
- 成語出處:
- 宋 陳亮《酌古論 先主》:“且吾又聞之,用兵之道,有攻法,有守法,此用兵之常也;以攻為守,以守為攻,此兵之變也。”
-
3
進可以攻,退可以守
- 成語拼音:
- jìn kě yǐ gōng,tuì kě yǐ shǒu
- 成語解釋:
- 進:前進;退:退卻;守:防守,固守。前進可以攻擊,后退可以固守。比喻進攻和防守都有主動權
- 成語出處:
- 明·歸有光《菎山縣倭寇始末書》:“凡此數事,果能斷自乃心,豫有成算,則用足兵強,形勢險固,人心堅勵,進可以攻,退可以守。”
-
4
進可以攻,據可以守
- 成語拼音:
- jìn kě yǐ gōng,jù kě yǐ shǒu
- 成語解釋:
- 進:前進;退:退卻;據:占據。前進可以攻擊,后退可以固守。比喻進攻和防守都有主動權
- 成語出處:
- 劉流《烈火金剛》第29回:“要是利用得好,那是進可以攻,據可以守,游可以擊,退可以走。”
-
5
輸攻墨守
- 成語拼音:
- shū gōng mò shǒu
- 成語解釋:
- 輸:公輸般,即戰國時期有名木匠“魯般”;墨:墨子,戰國時期思想家。比喻攻守雙方力量相仿,各顯神通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墨翟《墨子·公輸》:“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般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拒之。公輸般之攻械盡,子墨子守御有余。”
-
6
以守為攻
- 成語拼音:
- yǐ shǒu wéi gōng
- 成語解釋:
- 用防御作為擊破敵人的手段。
- 成語出處:
- 宋·秦觀《邊防策下》:“蓋充國以先零窮寇,急與之角,則中國必有饋挽轉輸之勞,故罷騎留屯而圖以期月,此則以守為攻者也。”
* 關于攻守的成語 形容攻守的成語 描述攻守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