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無為而治的成語 (7個)
-
1
無為自化
- 成語拼音:
- wú wéi zì huà
- 成語解釋:
- 謂無為而治。語本《老子》:“我無為而民自化。”
- 成語出處:
- 語出《老子》:“我無為而民自化。”
-
2
垂拱而治
- 成語拼音:
- chuí gǒng ér zhì
- 成語解釋:
- 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費力;治:平安。古時比喻統治者不做什么使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稱頌帝王無為而治。
- 成語出處:
- 《尚書·武成》:“諄信明義,崇德報功,垂拱而天下治。”
-
3
無為而治
- 成語拼音:
- wú wéi ér zhì
- 成語解釋:
- 無為:無所作為;治:治理。自己無所作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當政的時候,沿襲堯的主張,不做絲毫改變。后泛指以德化民。
- 成語出處:
- 《論語·衛靈公》:“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
-
4
圣主垂衣
- 成語拼音:
- shèng zhǔ chuí yī
- 成語解釋:
- 形容天下太平,無為而治。
- 成語出處:
- 語出《易 系辭下》:“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葛亮乾坤。”
-
5
絕仁棄義
- 成語拼音:
- jué rén qì yì
- 成語解釋:
- 絕、棄:放棄。指放棄世俗倡導的仁義,回復到人的本性。這是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
- 成語出處:
- 《老子》第十九章:“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德。”
-
6
絕圣棄智
- 成語拼音:
- jué shèng qì zhì
- 成語解釋:
- 圣、智:智慧,聰明。棄絕聰明才智,返歸天真純樸。這是古代老、莊的無為而治的思想。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老子》:“絕圣棄智,民利百倍。”
-
7
若烹小鮮
- 成語拼音:
- ruò pēng xiǎo xiān
- 成語解釋:
- 意為治理大國要像煮小魚一樣。煮小魚,不能多加攪動,多攪則易爛,比喻治大國應當無為。后常用來比喻輕而易舉。
- 成語出處:
- 《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韓非子 解老》:“治大國而數變法,則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貴靜,不重變法。故曰:‘治大國者若烹小鮮。’”
* 關于無為而治的成語 形容無為而治的成語 描述無為而治的成語。